浅谈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

时间:2022-07-03 06:45:36

浅谈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

摘 要:在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过分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地方自主性,忽视了学科本体性,不利于学科教研与教师个体发展,教师育人观点落后,方式手段陈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特殊作用。初中地理教育应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立足教学目标。通过新型教学方式等有效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在学生心中根植一颗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的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地理教材;多媒体;特殊作用

一、关于初中地理教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地理教材都是自主选择,版本多样,学科要求不一致,知识逻辑结构与学龄不符,如粤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只安排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九年级就没有教材。七年级学习世界地理,空间与时间概念强,前五章全是地球与宇宙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对于刚进校门的初一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学生学得很有味,积极性也高,这样的安排颠倒了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地方编写的教材不利于跨区域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开展学科教研及教师个体成长。

二、关于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

1.新形势是相对过去而言的

过去我们的地理教育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听进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教师在黑板上讲“北京区位是北纬40度,东经117度”,它是个什么概念,学生不知道,如果把学生带出教室,在地上画一个经纬网,告诉比例尺度,效果肯定更好。北京在地球上的区位,在他们的脑海里应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新型的地理教育就是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自己动手,深入生活当中,这样就容易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在这里我可以列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这样的教育方式。

例1:在讲中国地理西北地区时,我们可不讲西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是先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问父母,我们生活中用的煤气、油等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或者直接让学生去向小区管理员、物业公司查询,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例2:在讲到中国的河流、湖泊时,我们可以从厨房的自来水、森林对水源的影响开始,同时,建立地理兴趣小组、创立生物园,让学生观察植物在生长中与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参与植物生长中的活动。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以上例子只是说明课堂的一些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课堂放开来,不要只为地理课,教学任务而努力,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学活动。教与学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要让学生向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大胆设想,牵引各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在引导,如在讲到洞庭湖时,除了讲基本的地理知识外,我们还可以讲洞庭湖边上的岳阳楼,教师可背《岳阳楼记》中的一段,稍带一下其中的历史、范仲淹个人的一些事迹,给学生一种印象即可。这些不属于教学任务或要求,但是很重要。教育有时候不能只是按要求来办事的,我们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育如果都只按要求和目标来实施的话,那么教育不再是教育了,教育本身是很灵活的,陶行知老前辈说得好,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2.地理教师与学生必须和谐相处,教师本身具有多重身份

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教师应具有不同的身份。有时教师需对学生有如父母般的爱,有时有如兄长一般的关怀,有时需如朋友一般的帮助,有时需如同学一般的交往。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是这样,尤其是现代的学生,自我独立意识特别强,考虑社会问题又往往很偏激,容易走极端,更因如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打击,而教师作为“过来人”,要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人、发现他人,让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成长的进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引渡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代的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面很广,他们知道的东西有的教师也不一定知道,且,一个班级人多“势”众,你一个教师怎敢说“众人行,焉无我师”呢。

三、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地理教育,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地理课黑板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环境中动植物的分布,宇宙天体运动等多媒体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多媒体让地理课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大饱“眼福”,同时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网上与教育专家对话,学习、探讨地理教学课件的制作。

新形势下现阶段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初中地理教育是地理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各门学科要均衡发展,杜绝偏科现象,教育管理者要具备精湛的教育素质,从而给教育实践者创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只有教育管理者、教育实践者、受教育者三者合理配合,我们的教育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

[2]申淑梅.新课程地理教学初探[J].山西电教,2009(02).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浮槎中学)

上一篇: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轻松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