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与信息传输新平台构建

时间:2022-07-03 01:22:34

新技术与信息传输新平台构建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央电视台或是单向索取地方台新闻线索、调用地方台人力和节目资源,或是等候上传新闻“等我挑选”。地方台则希望多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时段播发反映地方建设成就的新闻,中央台需要什么新闻,地方台通联就不遗余力传送什么新闻,“点菜下饭”用稿率高。

积极应对央视新闻改革

央视新闻改版后,为保障全天候海量新闻信息高质量播出,彻底颠覆了与地方台的传统合作模式,通过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平台3N网(央视网、互联网、手机电视网)报题库,直接把新闻触角伸展到省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甚至县市级电视台和政府宣传部门,抢在第一时间掌握各地新闻动态,“海选”相关资讯,进一步加大对全国电视新闻资源的挖掘和使用。

央视新闻部门变“等我挑选”为“我来挑选”,同时也对地方台通联工作提出了无缝对接要求。在新的合作框架下,整合全省新闻资源,实现电视速报,是对地方台通联工作核心任务的最新诠释。并且具有规范性和规律性。

从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脉络来看,整合新闻资源。实现电视速报,是新闻改革深化、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资讯处于超级饱和的时代,整合传播营销成为必然,因为同一则新闻,不同的媒体会根据自己的受众定位进行不同的模式表达,不同的传播营销平台,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实现。3G时代加剧媒体融合与竞争趋势。整合新闻资源不仅可以节约信息传播成本,赢得先机,在“内容为王”的多媒体舆论环境下,电视速报首播体现了传统媒体的旺盛生命力。

湖北卫视如何应对新挑战呢?笔者认为,应变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以央视新闻改版为契机。切实提高新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高效搭建与央视沟通的桥梁,把时效强、特色浓、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及时推介到全国去。

在运用新技术上下功夫

目前,湖北卫视除大型电视新闻直播等重要活动,需要利用卫星电视来接收和传送信号外,通常采用成本相对低廉的光纤通道传输新闻节目。由于湖北广电主干网眼下只能与地市级电视台对接,大部分县市台不具备光纤传送条件。一部分新闻素材只能通过中转传送或是利用互联网传送,其中包括异地新闻采访移动非编远程回传。这得益于利用互联网传送视音频信号的两个关键技术已经解决。

1、有效的广播级压缩技术。

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的MPEG压缩技术,已经具备很高的压缩效率。如果采用MPEG-2的广播级8Mbps压缩标准(音频数据相比之下很小,暂且忽略),1分钟的视频节目可以压缩成约60M的打包文件,而此码率下的图像指标达到广播级质量。

2、迅速普及的宽带网。

国内公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间骨干网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GB级。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

我国主要宽带互联网的商业运营模式有三种:(1)互联网数据专线(DDN)。此接入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指定的数据带宽在任意时间独享,缺点是租用费用较高。(2)国家有线电视宽带网络(Cable Modem)由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提供。此接入方式是通过有线网络的数据通信部分接入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3)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这是最廉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它的最大缺点是码流不对称,上下载不平衡。

目前,湖北省县市一级电视新闻节目传送通常是由当地电视台采用电脑加插MPEG解压缩卡或非编工作站登陆宽带互联网,访问设在湖北省广电总台信息网络中心的FTP服务器传送视音频压缩文件,经过湖北卫视新闻中心通联非编工作站解压缩下载后,转换成可供传送央视或本台播出的新闻节目磁带。

异地新闻采访移动非编远程回传系统则利用1394卡采集视音频信号,完成节目实时编辑和传送。该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表现突出,例如去年汶川大地震现场系列报道回传信号全部由该系统完成。

3、图像编码传送机

近年来。一款由美国研发、生产的clip系列图像编码传送机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级电视台先行使用并受到同行青睐。该传送设备基于压缩技术和数字“存储转发”技术,通过RCA接口直接从录放机、非线编辑笔记本电脑等视频设备中采集素材,所有视频、音频和时间码信息保存在内置的硬盘驱动器里。

根据用户实际应用和实测数据表明,图像编码传送机便携式设计,性能稳定可靠,与专业摄录像一体机、便携式编辑机或笔记本电脑非线编辑机组合,适合远程异地新闻采访节目素材快速回传,广播级图像质量能够满足演播厅直播和现场新闻直播的需要,在大大提高新闻时效性的同时降低了节目的制作成本。

随着我省宽带网络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基于3G技术湖北光通信息网络在今年年底前覆盖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图像编码传送机在3G网络环境中应用的优势会更加显著。

上一篇: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下一篇:媒体“秀”才当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