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时间:2022-07-03 10:43:44

浅谈人类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 要]所谓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书写历史一直要关注,从来都有,永不间断的问题。阶级和国家即使成为历史概念,但是这些基本问题任然存在,需要回答。文中从人类的自我定位、对于过去未来的探究、对于人类基本关系的探究和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出发,探讨了四种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人类定位;三种关系;生产力

一、人类的自我定位

任何时代关于人类的自我定位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历史写的归根到底还是人类为中心的活动。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人类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这似乎更是哲学应该探究的问题,其实历史也是用其特有的角度回答着这个问题。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自然界当然先于人而存在,人类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产物。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围绕着以太阳为中心的圆形轨道运转,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显而易见,人类微乎其微,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如此的了不起呢?其实人类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我是谁?”的拷问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回答。

彭树智老先生在谈到人类文明交往的文章中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人类的自然历史时期,或称人类文明前史。第二,人类的文明历史时期,或称人类的文明交往自觉时期。第三,人类的世界史时期,或称人类文明交往的新自觉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人类同自然须臾不可分离,随着漫长的岁月,人猿揖别逐渐完成。这个时期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觉的不同,人与兽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反杜林伦》中说过: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与人性之间的差异。显然在这个时期人类刚刚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定位,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我是人”的认识。

在第二个时期,人类产生了文明,在开始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自然知识极其匮乏。所以早期神话中大自然存在着各种神明,人类隶属于这些“神明”。早期表现在人类社会中是对于宗教祭司的盲从。“我是奴隶”大底是当时民众的心里认同。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文明也随之进步。彭树智老先生在《人类文明交往的新自觉时期》中写道:国家中央集权强化,帝国霸权力量日增,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亚述自称“王中之王”。自居天下之中的“”强调“华夷之辨”。波斯君主自称“世界之王”。而希腊罗马帝国也视游牧世界为“野蛮世界”。我与你不同,我行你不行大概是当时各个帝国人民的心声。

在第三个时期,工业文明高度发展之后,人类足迹遍布全球。改造自然的能力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越发扩大。“我是上帝选民”这种心理认同存在于近代以来的诸多帝国,“社会达尔文主义”理所当然的大行其道。以至于人类对自然无度索取,对同类的疯狂屠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空前受挫的人类又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时至今日,面对自然宇宙人类有了更多新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定位自己,“我是谁”笔者找不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概括。但是这个问题,任然会作为历史的基本问题拷问着人类。

二、人类过去未来的求索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对于这两方面可谓责无旁贷,关于人类的过去可谓“众说纷纭”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但人从哪里来,人是上帝造的吗?古代的人类对自身的来历就非常感兴趣,并且编纂了五花八门的神话和传说。例如在中国,我们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在古埃及,相传是由鹿面人身的圣神哈奴姆在陶器作坊里捏土造人,而后又与女神赫脱一起给这些泥人给予了生命;无独有偶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人和动物都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来的,接着悲天悯人的他偷取天火,教会人类生存的技能。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神话逐渐推衍成了宗教崇拜。其中,在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西方的“上帝造人”。

传说终归是传说,列宁认为达尔文了把那种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同样,马克思也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科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人类过去到现在的进化。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诠释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至未来。似乎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历史只要如实记载即可。可是笔者认为仅此而已远远不够,人类历史的发展问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过去的认识,对于未来的设想永远都是与时俱进的,是个动态问题,所以才能称之为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

三、人类三种关系的探究

其实这三种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有趣的是这三种关系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分属三大文明的探讨范畴。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重视实验,体现在大自然之中,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古中国以先秦哲学为代表,关注社会,强调伦理纲常,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古印度哲学,突出思辨,用瑜伽的方法体悟自身,表现在人与自心的关系,与宗教的关系较近。那么时至今日,文明交汇,这三种关系变成了人类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决定着人类发展命运。

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生产活动目的无非就是获取生活资料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目的性生产往往把人类当做中心,是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和谐社会是以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为特征的社会,我们应该做到:人类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高度统一,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所以笔者把这个问题列为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

四、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持续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不论圣人还是俗人都要吃饭,穿衣,住房,行走于世间。当然了,纵然是超然物外的隐士,能免则免俗务之后还是得为了活着而吃饭。作为一个个体是如此的,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如此。也就是说人类首先面对就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推衍开来人类千年的发展无非是为了吃的更好,吃饱喝足才能从事其它活动。司马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管仲相齐抓住治国根本,历史才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由于管仲指导思想的正确及后面齐桓公的成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传颂后世,这句话完全暗合了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在当时那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年代,国家统治者能有这种意识是很难能可贵的。可见中国的先人们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吃”的文化这无不道理。那么“吃”算是人类社会的什么基本问题呢?其实就是人类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更进一步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力和生活关系的问题。马克思说过: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在当今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力极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历史的变动也史无前例的加快,“吃饭”的问题任然存在,全人类要“吃饭”,资源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该为之奈何呢?持续发展成了我们共同的课题,生产力进步是我们不竭的动力,这个“吃穿住行”四项活动也会日新月异一直存在下去。

五、结语

关于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其实是很难切入分析的,这是无比宏观的问题。所以分析起来很是棘手,笔者遍查资料虽然所得颇丰,但是直面回答这个宏观问题的少之又少。纵然是古今中外的史学大家也没有直面其书这个问题。可见笔者想要凭一家之言写这个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奈何一时兴起揽得此题,只好抛砖引玉浅谈一下感想,不免贻笑方家,多多海涵。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一得之见不过是斑中窥豹,难以自圆其说。

参考文献:

[1]彭树智《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往》[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2]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4页

[3]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1894年春夏)[M]《列宁全集》第1卷第122页

上一篇:馈赠焉?掠夺焉? 下一篇:西方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