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时间:2022-07-03 10:16:33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与学法。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念的方法,直至熟读成诵或背诵。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诵读作过肯定与推崇。汉代辞赋大家杨雄说过:“能读千赋则善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曾说过:“学国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文多篇,头脑里甚至筋肉里都浸润下那一套路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词造句的姿态,等你下笔一摇,那些‘骨里’、‘神的’就自然而然地来了,你就变成一个扶乩手,不由自主的动作起来。”

我们往往埋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语句不通,说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章法刻板。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读得太少了,没有多读,没有读懂、读熟,没有背诵如流,没有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共12年的时间,如能背诵三四百篇各种范文,不但能接受表达经验、吸收文化积淀,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头脑里会形成牢固的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一切言语要素(从丰富词汇、多样的句式,直至气势、文气、情味和声音节奏)的系统而形成印象。一旦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任你挑选。这时,你会尝到当“扶乩手”的愉快的。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诵读实际上是被忽视、被冷落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成了语文“讲”学。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观摩课上,大多教师一上台就讲,教学法一般都是提问、回答、讨论、归纳总结;内容不外乎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段落层次、主旨、写作特色等等。当然,其中也有启发式,更有不少的“满堂灌”。这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挤掉了学生的朗读、熟读、背诵的时间。一篇课文直至学完,学生自己动口诵读的一般只有一两个段落,最多也只有读全文一遍,学习中下等的学生则是一遍也读不完。有人认为,只要加强可操作性教学,教给学生规范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就可使之转化为读写能力。这种观点,将语文视同数理化,是不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语言这东西,决不是只凭着应用某些语言知识、推演某些方法就能掌握的。要知道,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只有当它作为一定的文化载体时,才能称其为工具。仅仅掌握了规范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它只能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其作用是极有限的。最紧要的是语言感,而语感的培养训练,其基本途径是诵读。

综上所述,即使当代的语文教学也要重视诵读,要以读为本,这是无可置疑的。诵读就是理解,就是记忆,就是领悟,就是在学习语言,就是在吸收文化精华,就是在进行再创造,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在讲风仍然盛行的今天,根据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倡并切实加强诵读教学,其结果一定会既省时又高效。

上一篇:因小而活,以小见大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