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而活,以小见大

时间:2022-10-10 05:21:41

在以往的高考中,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卷、2005年的重庆卷都以小作文的形式命题。2011年是江西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在谈及2011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考试模式结构、考试内容的调整时,有关的权威人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根据新课标的特点,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语言表达题”来考测考纲规定的语言表达运用的4个考点,分值15分。本文就新课标高考语文小作文的写作浅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因小而活。小作文正因其小而具有灵活多变性。1.题型灵活。有关权威人士谈及小作文的题型时认为,“题型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读后感、小评论、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等”。由此可见,小作文的题型灵活多变,但是其中又必有重点的备考方向。从教学和各种考试实践经验来看,小作文的题型应该会以描述或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的片段写作为主,这样能够使小作文与大作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查体系。2.题材灵活。新课程强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强调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在命题中,选择的题材往往富有时代色彩,体现当下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符合当地学生的精神思想,内容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会由课内延伸课外,由课堂延伸社会,开阔学生视野。命题者往往会以这些教材中经典文本为本,勾连课内和课外,打通课堂与社会作为命题思路。3.设题角度灵活。把握好设题的角度有利于考生答题的方向和规范性,有利于考生快速构思作答,有利于考生找到最佳的答题切入点。4.要求灵活。小作文命题均会有明确的指向要求,一般会提出一项或几项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技巧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对修辞手法、句式选择、人称角度等的要求。

以小见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笔者以为小作文设题虽“小”却能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不变应万变。小作文的写作,主要是“小”,要明白“小中求新、小中求巧、小中求精、以小见大”的特点。小作文的考查,形式灵活,范围广泛,因此,要写好小作文,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手法、人称、重点、篇幅等。尤其要弄清考查了哪方面的能力。2.研读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材料,常常是创设某种情景,让考生依情景作文:提供一段寓言故事,让考生提炼观点加以论证;提供漫画,按要求作文;摆出某种现象由此提出问题,让考生谈看法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力求吃透材料,真正洞察材料所暗示的中心。3.内容精悍。小作文受篇幅限制往往突出某一单项能力,因此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精练。4.凸显文体特点。记叙性的小作文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片段,达到“特写镜头”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说明性的小作文关键在于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再围绕这个特征,适当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处理好说明顺序,做到条理清晰。议论性的小作文常常是结合材料谈看法、谈感想、谈体会,写作时关键是从材料中的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锤炼观点,在文中这个观点必须鲜明,不宜大而杂,然后联系实际析理,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5.结构完整。无论何种文体一般结构应是完整的。小作文的特点在“小”,因此,不允许有拐弯抹角的开头和绵绵不绝的结尾,开头要明快,用一二句话引出话题或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

小作文因小而活却可以以小见大。考生在高考复习迎考中如果能够熟悉小作文的特点和命题规律,注重训练自己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在高考小作文写作中得心应手。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