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时间:2022-07-03 08:51:29

基于风险管理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摘要]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决策阶段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基于风险管理原理,介绍风险管理原理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决策阶段;风险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具有总揽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费用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都离不开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但决策阶段确定的工程造价水平是整个工程造价的限额目标,对其各种形式的造价起着制约作用,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成败,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然而,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决策阶段的不确定性最多,风险也最大,加之我国建筑业风险意识淡薄。因此,在决策阶段加强风险管理,充分利用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来分析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划清风险的责任范围和承担者,及时、有效地回避、防范和转移风险从风险视角优化整个决策过程,将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从而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工程建设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经济化,降低决策的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控制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1.风险管理原理

风险是指由于因素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影响,使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发生背离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风险与许多事物都有关联,它要受到内、外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而且无论人们是否喜欢,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是完全可以管理的。因此,通过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和决策,有准备地、理性地进行项目实施,将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以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专业技术知识去分析风险,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全面系统地识别复杂系统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技术去控制、预防风险的产生。风险管理是针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估计和处理的过程,狭义上是对某个存在风险状况的管理过程,广义上包含了系统的规划在内,即减小系统风险的措施。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以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风险予以处理的过程,好的风险管理措施不仅可以保证较低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当然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消灭风险,而是通过合理、科学、经济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预防、控制,以获得安全保障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保障项目能够顺利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风险管理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尚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意外损失,同时使决策者全面了解经营管理决策的风险、收益,增加决策的正确性,避免风险事故突发所引起的巨大财务冲击,降低工程成本,进而增加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实施风险管理非常必要。同样,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实施风险管理将使决策更深入、更科学、克服片面性,减少项目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效地控制甚至利用风险,为项目创造稳定、有序的实施环境,从而防止返工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风险管理特点

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繁多,使得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比较复杂和困难。而决策阶段由于面临经营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其它如引进技术水平风险等多重风险,影响整个项目造价的可能性在95%以上,是影响工程造价最重要的阶段。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需对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尽量降低决策失误,使风险得以控制。同时对工程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项目的规模。合理的项目规模、合理的厂址选择、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等无疑会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减少项目决策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控制工程造价。此阶段的不可确定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此阶段的风险事件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降低或消除某些风险事件发生给项目带来的损失,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从而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应用风险管理原理,将使决策更深入、更科学、克服片面性,减少项目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有效地控制甚至利用风险,为项目创造稳定、有序的实施环境,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从而防止返工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上来说,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2.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因此只能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2风险影响的全局性。风险不会是局部的,风险产生后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全局。决策阶段的失误将会影响整个建设工程的后续工作。

2.3风险的可变性。指在建设项目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决策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决策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2.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设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及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3.风险管理应用

大量的事实证明,我国的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几乎不采用风险管理方法,由此造成决策水平低下,后期重复返工,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因此,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应用风险管理,对涉及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减少资源浪费,控制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是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对在决策阶段潜在的风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监控,进而合理地预防和解决风险,并最终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小,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造价控制方法。此阶段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根据项目的性质,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各种统计资料,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对风险的类型及风险的生成原因、可能的影响后果做定性估计、感性认识和经验判断。(2)风险评估与分析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具体内容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后果,其目的是确定每个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大小,通常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进行量化估计,确定风险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定量计算发生风险的后果并选择行动方案。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界定风险源,并初步判明风险的严重程度,而定量风险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逻辑基础上,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决策树法、影响图、随机网络法和模糊分析法等方法给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量化指标及其发生概率,以及风险的量化值。(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在风险评估分析之后,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

在众多的风险应对策略中,寻求与之对应的既符合实际,又会有明显效果的具体应对措施,以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具体方法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等。(4)风险监控。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不是就被消除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风险监控是对决策阶段风险的监视和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风险,严格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并适时调整,使项目在主动的风险管理中顺利进行。

此外,还要建立高水平、多学科的开发人员队伍,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贯彻执行风险管理责任制度等,作为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切实做到将风险管理原理应用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4.结语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敏感性及风险评估、投资决策等阶段。决策阶段作为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中,投入费用较少,但对工程总体造价的影响却巨大。建设项目的绝大部分风险,都源自于决策阶段的失误。

目前我国的建设项目对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认识还不够充分,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因决策失误而生风险,造成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例很多。项目决策阶段风险是工程造价风险发生的源头,加强源头的风险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项目的决策阶段是项目风险的高发阶段,但此阶段风险的影响尚未表现出来,因而是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最有利阶段,也是风险管理的最重要阶段。为此,加强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提高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做好风险的主控制,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将会减少或规避风险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不利影响,有效地保证工程造价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较好地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避免资源浪费、“三超”等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建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

上一篇:房屋建筑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要点浅论 下一篇: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