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03 03:24:47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实践时间较晚、师生角色单一、专业实践的设置与工程应用结合不够等。然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项目制实训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包括项目选题的工程性、师生角色的时代性、项目组制度的创新性以及文档管理的规范性等几个方面,以期更好地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practicing teaching o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bas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clud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practicing is late, the rol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is single, the practicing is not so close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n, the article provides a newly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method on training project. It is including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the practicing is close with engineering, the rol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should be with the times, the institution of project teems is innovative and document’s management is normative. All are for realizing the more cultivation on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based talent.

关键词: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项目制实训;教学改革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application-based talent;project training;reform in education

0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自1999年试办至今,独立学院在规模上日趋壮大,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如何区别于公办本科高校的精英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各独立学院思考创新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实践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践教学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笔者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项目制实训,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完善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1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

1.1 学生专业实践时间较晚很多高校在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基本都是基础课,学生对专业课的接触较少,对自己专业的特点和今后就业的方向比较迷茫,不知道学习这些课程和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联系,虽然很多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但是通常开办的时间比较晚而且以理论指导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和积极性不高。

1.2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单一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实践的组织者及指导者,学生的角色则是接受者和执行者。教师在实践前先将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详细的告知学生每一步该如何做,如何遵照既定的程序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指示行事,一般无法抗拒,无法改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统治者,学生则受制于教师,听从执行教师的命令及指挥,没有主导地位。

1.3 以往的专业实践各有缺点目前,各电子类学生接触专业实践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是课前由教师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后按部就班的去做,这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课程设计,有些专业课程理论讲解结束后老师会布置一个动手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并以实物形式作为作业上交,由于众多的学生完成同一个题目,最后可能造成抄袭和滥竽充数的现象,使整个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三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大都在最后一个学期实践,而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事情太多,有的学生忙着找工作,有的学生忙着联系公司实习,还有忙着修学分的,因此效果也不理想。

1.4 专业实践的设置与工程应用结合较少在以往对专业实践的设置上,有基于基础知识的实验课程、有基于课堂教材的课程设计、有基于教学研究的毕业设计,很少有基于工程应用的实训,众所周知,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企业需要在进入企业后能快速融入项目团队的人才,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概念以及人品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仅仅通过传统的专业实践锻炼是不够的。

2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制实训

2.1 项目制实训的起始时间从大二下开始,持续八个月的时间,认真完成的能拿到实训学分。学生在大一的时候由于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到大二的时候已习惯了大学生活,以这时候作为专业培养的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自己的专业特点、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明晰自己的专业目标、着手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大二时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还不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项目的专研,学生还可以通过项目制实训对大三大四的专业学习打下实践基础,让今后的理论学习有据可依。引入学分激励方法,是因为我们面向的虽然是大学生,但他们毕竟还是未走出校园的孩子,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有所欠缺的,有了学分的激励,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加实训实践。

2.2 项目制实训的选题以工程应用为基础,要求是教师自己了解并熟悉的工程项目。首先,选择以工程应用为基础,可以让学生理解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专业需求是怎样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工程应用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其次,由于工程项目的实现与单纯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对老师的要求是自己必须先实现过,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才能有足够的经验给予解答。

2.3 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融入更多的时代内容。工程师和客户的角色,客户提出一个需求(题目),工程师根据客户需要设计项目方案和时间进度表,客户进行审查,通过后工程师才开始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必须要定期向客户反馈进度及项目情况,解答客户的疑问,向客户提交最终的成品;设计师和顾问的角色,设计师对项目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进行自主选择设计,拥有绝对主导权,教师只是顾问角色,当设计师们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给予建议和指点。正是因为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重塑,可以让学生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参与实践,教师不再是个可供依赖的指导员,而是个有些挑剔的客户和把握技术全局的顾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学校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大家共同去探索和实现。

2.4 实行项目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学生团队中建立了如下图1的项目组开发模式:

在学生中选取一个项目经理,利用学生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服从能力;根据项目的需要分多个开发组和文档管理组,每个开发组负责项目中不同的模块,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开发组,这种安排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又兼顾到两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技术,不至于因孤独而失去兴趣,待各小组完成了自己的模块后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所有小组进行联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组内部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并在上面签名确认,从制度上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比如迟到、缺席会议、拖延进度、破坏仪器等都有相应的惩罚,同时设立学分分级奖励制度,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可以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2.5 采用规范文档管理制度,定期举办学生间的专业培训,并最终建立项目开发文档知识库。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所承担部分的内容进行归档,包括技术资料、设计中的难点、调试中的问题、工作中的总结等,每半个月召开一次项目会议,让学生根据文档向客户和同伴们介绍自己的工作进程,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由学生来做专题讲座,将自己所研究的那部分专业知识整理出来进行讲解,并接受现场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巩固加深实践经验,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加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其他学生通过带着疑问去听自己同学的讲座,可以加深对整个项目的系统理解。通过一届又一届的项目制活动推行,逐步形成了有各自项目特色的开发文档知识库,后加入项目的同学可通过阅读研究该知识库迅速切入项目活动,并在规范的文档评审制度下写出新的开发文档或对旧文档给出修改意见,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可在文档知识库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也能从中得到升华。

3结语

本文在剖析了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后,提出了实训时间提前、项目内容以工程应用为基础、师生角色更新、建立项目组制度、建立文档管理制度和文档知识库等一系列创新的项目制实训方式,用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创新的项目制实训方式已经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得以实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该方式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责任感、自信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有效的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了在独立学院教育与企业工程实际需要的无缝联接。

参考文献:

[1]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8):44.

[2]张洪田,孟上九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

[3]郑庆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所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2008,(7):384.

上一篇:多媒体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的改革探析 下一篇:构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型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