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

时间:2022-07-03 03:06:53

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

[摘 要] 本文采用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从灰姑娘的原型去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发现她们与灰姑娘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灰姑娘原型的置换。本文论述了她们对爱情、金钱和个人价值所持的不同态度,并从作者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等方面阐述了原因。

[关键词] 原型批评;灰姑娘;经济;精神

一、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1957年他发表了成名作《批评的剖析》,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思想,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批评界的卓越地位。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正是在这个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他认为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由意向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构成。他主张在发现作品叙述和意向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的同时,揭示出连接每一部作品之间的原型结构。[1]

原型有强劲的继承性、传播性和无限生成转换性。如同词语、音符和几何图形,原型在不断的组合排列中产生无穷的既似曾相识又陌生的语句、文章、音乐、图案和绘画。《灰姑娘》是个很好的例子。“灰姑娘”的传说作为一种神话原型,是不断被重复和超越的。因为文学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学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性现象。

在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身上有着灰姑娘的影子。因此,《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就是灰姑娘的故事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两个变体。但是由于两部作品的作者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故事中的两个女主人公对她们各自灰姑娘式的命运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不是对“灰姑娘”原型的简单模仿和传承,而是继承中有创新和发展。

二、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的不同之处

文学根植于原始文化。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经常是模仿神话和传奇里的原型。为使得神话和传奇中的结构和角色在现实主义小说中被人们所接受,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置换(displacement)。

作为神话故事中的小女孩,灰姑娘没有话语权,只能接受别人的安排。但是伊丽莎白•班纳特头脑敏捷,言语机智,她勇敢地拒绝了格林斯先生无爱的求婚和达西居高临下式的求婚,丝毫没有因自己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卑微而感到羞耻。在凯瑟琳干预她对达西的态度时,她坚定地回答“他(指达西)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在这点上我们是平等的”。[2]243灰姑娘只知道忍受,而伊丽莎白知道反抗不平等的对待。这是她们的不同之处。

简•爱没有灰姑娘那么漂亮,她甚至为自己的长相感到自卑,就像夏洛蒂。除了外表上的区别,简•爱还具有灰姑娘所缺乏的反叛精神。在她小时候,她就知道“当我们没有理由地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反击,狠到让侵犯我们的人永远不敢再这样做”。[3]20

置换使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的形象生动,令人信服。她们两人都具有反叛精神,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婚姻和个人价值的态度方面。

(一)经济上的独立和依赖

灰姑娘故事中一个关键点是其经济地位的提升。王子是解放者和财富施予者,而灰姑娘是财富的接受者,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王子。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感情是由偏见逐渐转为爱慕的。在这个过程中,金钱起了重要的作用。达西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人们认为这样一个人肯定会吸引伊丽莎白的目光,因为同其他女孩子一样,她参加舞会的目的也是物色一个丈夫。然而,他却说她不够漂亮,无法打动他的心。更让伊丽莎白恼火的是达西无礼的求婚。一方面,他承认无法抑制对她强烈的爱,另一方面,他却说向她求婚降低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参观了达西的宅第――雄伟的彭伯里之后,伊丽莎白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她惊喜于看到的一切,甚至情不自禁地想“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2]166她对于物质舒适的追求一目了然,而通向这些物质的路就是结婚。伊丽莎白很明白金钱在婚姻里的作用,因此当她接受达西的爱时是把他的财富考虑在内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她仍然是一个传统的灰姑娘。

简•爱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女孩子,伊丽莎白是被房子吸引而开始去爱达西的,而简•爱是因为罗切斯特给了她平等和温暖。在爱上简后,罗切斯特送给她很多贵重的东西,但都被拒绝了。她觉得接受罗切斯特的礼物“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3]227。她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男人,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简•爱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出现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桑菲尔德庄园被烧成灰烬,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分文全无,而简则继承了5 000英镑的遗产,当听说他的不幸之后,她立刻回到他身边,他们结了婚,靠着简的财产过着幸福的生活。到此,他们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原来的王子变成了财富的接受者,而原来的灰姑娘则成了施予者。

(二)精神上的独立和依赖

灰姑娘习惯于依靠其他人,在父权制社会里,这样的女子被视为楷模。

结婚前,伊丽莎白生活在父亲的保护下,她的时间都用在和姐妹们闲聊和跳舞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在于她所受的教育,其所受教育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物色丈夫。教育的缺乏让她只意识到表现魅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职业的重要性,而后者才能真正证明一个人的价值。

同伊丽莎白相比,简•爱表现得勇敢、独立、质朴。她在一所慈善学校里接受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而不是物色丈夫,即使在同罗切斯特相爱之后,她仍然做着家庭教师的工作,因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赚钱去开办学校。她没有虚荣心,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中,一直保持冷静。然而,一旦她爱了,就会勇敢地表达出来,不像伊丽莎白,只会等待达西的求婚。当她误解罗切斯特会和英格拉姆结婚,却仍让她留在桑菲尔德庄园时,她的愤怒爆发了,她不知道如何去隐藏内心真实的情感。在父权制社会,女人被期望要羞怯,在爱情面前要等待,但简•爱却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因为她的独立精神使她坚定自信,不受传统束缚。

三、伊丽莎白和简•爱的不同之处的原因

伊丽莎白是一个传统的灰姑娘形象,而简•爱则是非传统的,一个原型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置换,每一个原型的置换原则是基于作者的性格和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

(一)社会背景的不同

在简•奥斯汀生活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没有人看到她们接受正式教育的必要性,她们所受的教育只是促使其在婚姻市场上成为畅销品,这样的教育和期望使得女性没有能力进入社会谋生。

同奥斯汀经济能力相当的大多数单身女性只能选择那个相对来说受人尊敬的职业,即做家庭教师,然而家庭教师的生活也很悲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她们只能通过结婚或继承才能得到金钱,然而根据当时盛行的继承法,通常只有最大的儿子继承绝大部分财产。

一方面,女性不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用知识武装自己,另一方面,她们几乎继承不了多少财产,因此上层和中层社会的女性只能依靠男性。出于实际考虑和社会压力,如何为女儿物色到一个有钱可靠的丈夫就成了上流社会家庭永恒的话题。顺应潮流,父母通常会花很多钱去培养女儿们在唱歌和跳舞方面的技能,以增强她们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婚姻是惟一的出路,因此同王子结婚的灰姑娘受到了所有女孩的羡慕。

这样的社会背景显然对奥斯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害怕失去金钱的忧虑一直笼罩着她和她笔下的女主角,因此她在自己的婚姻和女主角的婚姻的选择上都把钱看得很重。[4] 在伊丽莎白身上看得到奥斯汀的影子,可以说她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夏洛蒂的少年和青年跨越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苛刻的工厂纪律、微薄的薪水、周期性的失业和高昂的物价使工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次次的农作物歉收增加了农民的痛苦并把他们推入了工人的抗议队伍。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强烈要求政治经济改革,并暴发了著名的运动。这个运动的主题就是要求和贵族的平等。这种精神影响了夏洛蒂,她认为女人也有要求和男人平等的权利,就像工人要求和贵族平等一样。因此,我们发现简渴望同罗切斯特平等,不愿意处于从属的位置。

很早夏洛蒂的父亲就意识到女儿们同有钱人结婚的机会的渺茫,因此他把她们送到学校去学习谋生的本领。父亲的决定在客观上给夏洛蒂后来的求职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19世纪40年代初期,做家庭教师对贫穷的女人来说是一个相对受人尊敬的职业。勃朗特姐妹计划出去赚钱谋生,这样在她们的父亲去世而她们还没有结婚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她们还曾打算自办学校。因此夏洛蒂的第一本小说《简•爱》就关注女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和她们的生活状况。

(二)性格的不同

作者的不同性格对两个女主角的创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奥斯汀对金钱有着本能的敏感,把钱在婚姻中的地位看得很高。在给侄女的信中,她悲叹说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丈夫太难,即使他具备她所要的体面、精神和礼貌,但却不是有钱人家里最大的儿子。那个时候只有最大的儿子才能继承家里大部分的财产,其他的儿子只能依靠自己。奥斯汀把她对于金钱的观念渗入了她的小说中,因此人们会很自然地发现她的小说在开篇都提到了钱。

同奥斯汀不同,夏洛蒂更严肃、保守,她想到的更多的是责任。母亲去世得早,19岁时,为了挣钱供弟妹们上学,她去学校教书,后来又做了家庭教师。尽管她很厌恶这个职业,但为了补贴家用她不得不这样做,这也表现出了她忍受苦难的能力。

夏洛蒂是一个充满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人,正是这样的精神影响了她的婚姻观。她的爱人一定是一个让她感到强烈的爱意并心甘情愿为之去死的人。在爱情中,人们应该只考虑付出而不是索取,这是夏洛蒂的爱情原则,也是•爱的爱情原则。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简•爱同伊丽莎白是完全不同的。

夏洛蒂认为工作对一个人的精神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谋生或实现理想的手段,更是精神支柱。女人应该工作,这样她们才能过上健康独立的生活。显然,夏洛蒂把这个观念也灌输给了简•爱。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背景和性格的不同,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对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持不同的态度,因此两个灰姑娘对女性在婚姻中的经济地位和生活价值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伊丽莎白依靠男人生活,希望通过得到男人的爱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最终失去了精神上的独立,所以她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灰姑娘。而简•爱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她总是追求与罗切斯特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平等,同时她也憎恨加在女性身上的限制,希望通过工作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因此她是一个非传统的灰姑娘。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 [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森,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6.

[4] 郭征难.奥斯汀和她笔下的女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03).

[作者简介] 段海霞(1977―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论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能乐 下一篇: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影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