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能乐

时间:2022-10-05 01:36:58

论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能乐

[摘 要] 能乐作为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以现性或隐性的方式出现,甚至在其部分电影作品中贯穿始终。能乐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其电影特有的表现元素之一。黑泽明的电影无论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和能乐联系紧密,能乐有效地扩展了黑泽明电影的表达空间。研究黑泽明电影中的能乐对于研究黑泽明电影的美学理念以及艺术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黑泽明;电影;能乐;艺术功能

一、能乐与黑泽明电影

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他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被誉为“东方的启示”。1998年9月,黑泽明去世的时候,有日本媒体称:“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富士山、艺妓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黑泽明、新力和本田。”黑泽明电影以人道主义关怀,个人主义的思考,对日本的传统文明以及现代物质文明的反思,改变了西方对日本文明看法,也借此把日本电影推向了世界。

在传统文明的表现方面,日本传统戏剧“能乐”是其重点表现对象,黑泽明深刻领悟到电影的本质,努力用画面、镜头、光影、声音、剪辑等电影手法有意识地将能乐融入他的影像世界。同时能乐也对他的影像表达产生了重大影响。受能乐影响的黑泽明的影片,常常借用“能乐”的风格化表演,达到了力量与优雅的结合。

二、日本能乐及其文化背景

能乐,是一种日本古典歌舞剧,发源于14世纪,十五六世纪达到了顶峰,由戴面具的扮演者在布景简素的舞台上,以程式化的舞蹈动作来表演,题材多为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

“能乐是中世纪日本的民间艺术与统治阶级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乐自生发之日起便扎根于本民族艺术的土壤,从各种民间艺术中脱胎而来,其表演具有古朴的民风和传统趣味的底蕴,同时由于中世纪的日本长期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在这个以武士阶层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环境里,能乐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渐渐由民间上升为专为武士阶层服务的艺术。在民间土壤和时政需求的双重态势中,禅学大盛,且最终成为能乐美学思想的定位。”①

三、能乐在黑泽明电影中的艺术功能

(一)造型作用

能乐一直是黑泽明电影中重要的艺术样式和元素,对电影有着积极地造型作用。

首先,体现在人物造型上。黑泽明电影中的人物不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是人性的一个个符号,代表的是人性中的某个方面。而且这些角色性格都较为单一,远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复杂。角色的单一化、类型化和能乐中脸谱化的人物相似。所以,作为表象,在影片的服装上,黑泽明大胆借鉴了能乐服装。能乐中鲜艳奢华的服装非常著名,这与能乐的空寂的舞台和拘谨的动作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主角服装厚达五层,还有用锦缎制作的外套。演员穿上这套行头营造出威严伟岸的效果。

除了服装之外,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形态在某些段落中和能乐演员程式化的动作一致,如《蜘蛛巢城》中饰演浅茅的山田五十铃蹒跚而行和坐下时翘起一膝的场面和她在房间忧心忡忡又满怀希望等待丈夫归来时独自徘徊的场面都是以能乐的方式表演的;饰演鹫津的三船敏郎图谋弑君时从一个房间走入另一个房间时的动作以及弑君后平端着长矛用脚击鼓似的踏着地板倒退着走进“不启用的房间”的动作就是能乐的基本演技“擦地步”,即把地板当作节奏的乐器使用。

其次,影片的场景设计和能乐的能舞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能舞台无论演什么戏,背景都是一棵青松,别无他物,能乐追求虚无的境界,所以,只有看上去略有些阴森感的能舞台才能提供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包罗万千的空间。《蜘蛛巢城》《影武者》《乱》等电影中的室内场景,无论是主人公的寝室还是官员们商议军机的大厅都是除了坐垫、放置道具的木架之外空无一物,这看似空旷的空间里,其实暗藏了玄机,欲望、权力都在这空间内膨胀。

黑泽明电影中的这些能乐元素通过视觉,引起观众心理感知,产生思想及情感反应,从而达到渲染气氛,隐喻、暗示乃至传达导演意图的作用。

(二)完善叙事

1.展示主人公悲剧命运

能乐剧目里常见的关于武士、巫婆故事等常见桥段,这些桥段也常出现在黑泽明的电影中,用来隐喻或揭示悲情。

《影武者》中诹访神社的庆功表演就直接引用了武士故事的能乐表演,暗示了做影子而失去自由与自我的痛苦,却又为了信念而勇敢地承担着的影子武士们。

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乱》中狂阿弥在末夫人父亲的故城址对疯了的秀虎念白:“天地转变了,以前是我发狂使他笑,现在是他发狂使我笑;蛇蛋白白的很漂亮,小鸟蛋很不清洁,小鸟丢掉污蛋抱着白蛋,蛇从蛋中出来,因养蛇而被蛇所吞”这段念白揭示了主人公秀虎被儿子逼疯无处安身的命运,有力地表达了导演“悲观处世”的思想,着力营造了一种悲情氛围,使得主人公的生存处境更加荒凉化,进而展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2.表达禅幽出世的思想

在日本,禅既是宗教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禅学”思想于十四五世纪因受到幕府将军的庇护而兴盛起来,其影响席卷了整个日本社会。而具体到对“能乐”的影响则主要是在美学内涵上,使之与“禅”如出一辙,尤其是在修炼“禅”的过程中,能乐成为领悟“禅”的重要手段。能乐所描绘的故事中缺乏重大的社会冲突,关注人性的悲凉及人生的起伏,表达一种禅幽出世的思想。

《梦》是对现代化进程中技术理性日渐占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的反思。影片共有8个梦组成,在第一个梦之后,触犯禁忌的小男孩,被大自然的美妙所吸引,在日照雨、森林、彩虹和鲜花盛开的世界面前,他是无动于衷呢?还是继续探寻呢?到了第二个梦“桃田”,小男孩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山下,看到了辉煌的能剧表演,他们的背景不是舞台,而是漫天飞舞的桃花、层叠浓密的桃花林!但这只不过是个幻觉,现实之中我的眼前只剩下残留的桃树桩。在这第二个禅意浓郁的梦幻里,已经流露出伤感的情绪,小男孩和家人侵犯自然界的破坏行为正是这伤感的根源。《梦》通过浓浓的禅意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恢复和谐的道路,人类摆脱困境的惟一出路理应是归顺自然,在自然的静谧中体验生命的真谛。

3.通过叙说表情达意

黑泽明电影中常用到能乐的第三人称的说唱叙述体,用来暗示电影中主人公,间接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处境和思想,通过能乐中唱词和念白所透露出来的哀美的思想,解析人生大悲。

《乱》中在太郎的属下和秀虎属下争夺旗号的时候,狂阿弥的一段表演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情景和秀虎所处的境地:“主公是风中的葫芦,你们不要争了;我的葫芦,你的葫芦,我的、你的、你的、我的,在塔上摇晃,真有趣”,这段唱词把当时的秀虎比作风中的葫芦,在太郎和次郎的争夺与排挤中其动荡不安。安排好家业的秀虎,自以为从此可以安享晚年,孰料灾难却接踵而至,先是太郎对父亲心怀忌惮,以种种借口轻慢、排挤,他只好又搬到次郎的城堡居住。不曾想次郎竟与太郎勾结,集结重兵对亲生父亲发动突然袭击,秀虎的妻妾亲随全部被杀,自己被儿子们驱赶到原野里流浪,身边只有一个平时扮演小丑的伶人陪伴。

《影武者》整部影片都无处不反映着武田信玄的军事谋略、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战国时代的杰出人才,不仅对自己的家族,甚至对整个乱世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信玄的对头信长在得到了信玄的确切死讯的时候有一段能乐的说唱:“人生在世五十年,大千世界一瞬间,人生不过南柯一梦,幻境一场,生命有界,终须尽”,即表达了对手信玄的纪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也表现了武田信玄对信长的影响,从这段说唱中我们也能看出信长对信玄的钦佩以及对他去世的惋惜。

(三)美学功用

电影脱胎于舞台戏剧,最终以视听语言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式。能乐作为高度综合的戏剧形式,再次为电影视听语言提供新元素,丰富了视听语言,开阔了电影表情的新领域,有助于电影意境的营造,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

能乐在诞生之初就是为武士阶层服务的,所以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精神气质,而这和黑泽明着力塑造的道德化的英雄暗合,黑泽明电影中处于乱世中的英雄,无论是加于他们身上的是何种命运和世道,也无论对武士精神和自己的使命是乐观还是困惑,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坚韧意志、卓越的道德实践证明了英雄在精神上的高贵。《影武者》中诹访神社的庆功表演的武士故事能乐表演,既暗示了影子而失去自由与自我的痛苦,又是对剧中英雄及武士精神的直接诉说。这段能乐表演舞台后面有三个乐师,吹笛、打小手鼓和大手鼓,根据剧情需要击打乐器,合唱坐在舞台的右边,通过歌唱出主角的话语和思想,主演武士的演员戴面具,持折扇,腰佩军刀,服饰华丽,动作严格按照能乐的程式化规范进行,完整的能乐表演场面和台下的真正的武士相互呼应,台上的吟唱即台下的诉说,当山县昌景将军看着影子武士的背影为已经逝去的信玄不禁掩面抽泣时,台上的戏剧表演和台下的现实已经融为一体,精神贯通。

能乐的简约、幽静之美、以静求静的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黑泽明电影的场景设计上,也体现在电影音乐的应用上。“黑泽明在处理音乐上并不沿袭常法,在很宽阔的画面,并没有很宽阔的音乐,则是一种很单调的音乐,于是你可以看到他看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样。”②《乱》的开场,黑泽明有着很不一样的音乐处理手法,开阔的画面似乎是静止不动的,给观众一种完全定格的视觉效果,按照一贯的处理方法,这样的画面本该放置大气恢宏的音乐,而黑泽明选择很单薄的音乐,营造一种阴森、苍凉的气氛。静的画面和能乐音乐的配合令人感觉整个故事也发生在一个舞台上,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浮世感觉。整部电影的最后也用上能剧音乐作收场,最终观众看见一个目盲的鹤丸站近故城址的边上,其实也有一种能剧的舞台效果,以能乐的方式为电影画上句号。

对能乐音乐的运用把黑泽明电影提升至境界的层面,就像自己所说:“犹如在天上的云端俯瞰人间所发生的事。”他已经把自己提升至一个位置,他用另一种语言告诉大家,他的电影是一个境界。

注释:

① 毕明辉:《由〈风姿花传〉论日本能乐的美》,《人民音乐》,1998年第4期。

② 罗展凤:《徐克谈黑泽明电影及配乐》,《看电影》,第323期。

[参考文献]

[1] [日]黑泽明.东方启示录[OL].南方网娱乐专题.

[2] [美]伯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哲俊.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J].戏剧艺术,2006(02).

[4] 吴海清,张建珍.民族寓言的现代困境[J].电影家,2000(06).

[作者简介] 马晓虎(1984― ),男,宁夏彭阳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

上一篇:电影《2012》的救赎观 下一篇: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