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与汉字的关联性

时间:2022-07-03 01:27:56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与汉字的关联性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形式与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的——汉字,在艺术内蕴、文化含义、结构、造型与汉字的间架方面有着相互的关联性。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汉字 结构 关联性

一、概念的限定

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者必须考虑园林中诸多因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合乎科学规律: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设计者更应考虑景观的构图、立意和意境,能使人获得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的艺术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汉字由音、形、义组合而成,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具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萧启宏.《汉字世界》.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

汉字艺术广义的讲就是凡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全部或者任何一部分进行的艺术创作;狭义的汉字艺术指以汉字本身为载体进行的书法创作,篆刻,及印刷体形式。本论文中所指的汉字艺术包括古汉字及以汉字结构形式为载体的书法,篆刻艺术。

园林景观设计与汉字同为造型艺术,汉字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式及内容丰富,各种书法艺术风格鲜明;造园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二者在空间形式、结构、审美理念上都具有相似性,基于这样的关联性,研究园林景观与汉字的关系,从中探索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些新方向。

二、传统园林景观与汉字在结构上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在整体布局、叠山理水及建筑物造型上的排列组合、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与汉字艺术中的空间结构、穿插、共建、叠合的形式极为相近。在中国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石、廊、桥、亭、台、榭等元素将园林建成各种变化的空间;汉字中的点、横、撇、竖、那等笔画,书法中的线条变化,黑白的相互穿插等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

汉字间架结构的复杂多变与园林中的布景相吻合。间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汉字的结构大体分为: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欧阳询在结字三十六法中讲到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避让等,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序列组织有其相似。以下总结园林的空间结构形式并对照不同结构的汉字。

1、闭合式,指在一个中心主导空间周围组合一系列次要空间,从而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单一空间。在汉字中闭合式形式的如:围、园,由“口”表围墙,里面的笔画如同园林中的空间布局。 (“围”篆体)

(园、圃、囿、苑古汉字形式)例如苏州的畅园,为一宅旁小园,呈闭合的环形序列,建筑物沿周边布置,中央设水池,点缀亭榭,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单一空间。

2、线式,以一系列内向封闭空间沿轴线向纵深发展的空间序列。线式组合的特征是“长”,因此它表达了一种方向性,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线式结构的空间组合特点是空间有大有小,但都比较规整,方向性很强,整体气氛端庄、严整,主要意图在于强调位于尽端的主体庭园空间,以形成高潮。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常运用于离宫型皇家园林的宫廷区,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的宫廷区都是如此。 串篆体 申 篆体 用 篆体乾隆花园呈串联式,每个院落一个接一个依次展开,但各院落间大小不等,形成自由严谨、开敞与封闭等方面的对比,让人感到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3、辐射式,指线式空间组合从一中心空间辐射状扩展,以集中、内向的主体庭院空间为核心,向周围发展、生长的空间组合。例如:北海公园的画舫斋,四栋建筑及连廊形成的水庭,位置适中,以中部规整的水庭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古柯庭等很有特色的小庭院或曲折、或狭小互相对比衬托。 亚 篆体 非 篆体

(北海公园的画舫斋)

除了以上归纳的三种空间形式,园林景观的空间组成形式及其复杂,但无论如何复杂都能分解为多个子空间形式,例如苏州留园的空间布局,在入口处一条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产生收缩感,行数十步经过折廊,进入留园门厅后豁然开朗的空间,绿荫、鸳鸯厅、石林小屋、冠云搂等小景散列有序。

三、传统园林景观与汉字艺术构造的关联性

汉字以取法自然物象为本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关于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最早最基本的构成因素,为表达人类思想、信息而把客观世界事物的外形特征浓缩为图案化线条。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创作中是人情感的表达,自然美的事物在书法中应有尽有。中国传统园林“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源于人对自然风景观察的基础上体现人的情感与智慧,设计者集各种自然景物天然一体,根据自然景观的基本构成,将其凝缩、概括、组合成园林的整体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及“借景”的办法。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强调幽深曲折,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行经其间,就象用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如同一幅幅风景画般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划分景区和空间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划分若干个景区,各有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特色的重点景区。如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四面透空,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景区很有特色,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汉字造字原理中的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形声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城”在小篆中写做“ ”省去了金文字体中左边的城楼和城围的合体图形而简化为土,而成为一个“从土从成”的会意兼形声字,表明城是用土筑成的,而“成”属“戈”部,含有用兵器守卫之意(陈鹤岁.《汉字中的古代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与园林中的“借景”同出一辙,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构成园林中的意境。如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特色便是善于借景,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在《园冶》中总结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苏州网师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造园手法引人入胜,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引用,而汉字是中国人一直利用其形式作为记录、储存、交流、传承知识与记忆的工具,正在成为越来越丰富或者永远与现代同行的视觉文化形式,已成为设计与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切入点,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汉字均在外形上形成大与小、方与圆的对比,在整体关系上形成聚与散、疏与密的节奏、韵律对比,这种对比无疑加强了二者的艺术关联性。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做出某种程度新的尝试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振濂.《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计成.《园治图说》.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5]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上一篇:隐士精神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楚文化里的服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