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升就业质量放在第1位

时间:2022-07-03 12:22:18

把提升就业质量放在第1位

在技工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按单位需求,结合学生数量及专业,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供需招聘会,创新就业推荐形式,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优质就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使学生上学有补助,毕业有出路,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市场调研,开办技能强化班,满足学生愿望和单位的要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取得累累硕果,实现了学生就业由“好找工作”到“找好工作”的就业质量观念的转变。

一、明确就业思路,提升考核指标

学校以就业为龙头,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考核“当年就业率”和“连年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口就业率”“合同签订率”和“名优企业就业率”三项指标,围绕三项指标抓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目标高定位,在毕业生就业安置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把安置质量放在首位,明确提出了专业不对口不安置,企业不规范不安置,工资待遇低不安置,未经考察核实的单位不安置等安置原则。现在学生就业的单位大都是国内和省内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机械、制药、钢铁、磷(煤)化工、食品加工、电信服务、IT等行业的企业。

二、完善就业制度,

规范就业程序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建立择业、就业的正常秩序,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也为了维护供需双方的正当权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学校建立的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下,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毕业生推荐就业程序、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毕业生实习(预就业)协议、实习生安全责任书(协议)、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等就业制度。为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就业工作思路,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一是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即一年级开展成才与创业指导;二年级实施就业前素质储备指导;三年级实施择业观、就业政策和技巧的指导。二是对实习基地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实行实习情况信息反馈制度化、经常化,听取对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设立咨询接待服务“窗口”,开展职业倾向能力测试、职业方向预测,为学生提高择业竞争力提供多元化服务。四是通过毕业跟踪调查、专访用人单位,做好就业反馈,实现高就业率低返还率。以强烈的市场意识,完善的组织机构,灵活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制度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创新就业推荐形式,

搭建广阔就业平台

创新是推动技工教育发展的持续动力,技工教育通过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就业工作思路,以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欢迎”为根本目标,不断创新推荐就业模式。一是通过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二是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鼓励毕业生跨地区跨专业就业。三是不断加强与省外、省内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覆盖面广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荐网络。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按市场需求育人

学校对市场需求、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不断进行深入实地调查和思考,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积极开展技工教育特点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摒弃“就汤下面”设专业、只管专业不管就业的传统做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关键,以打造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瞄准质量目标、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质量措施;引入“成功教育”理念,关注学习困难生的需求,探索“十行”教育模式,即“坚信能行、高低并行、纪律严行、爱心导行、实践先行、趣味伴行、小步快行、起步慢行、鼓励多行、特长同行”,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学生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实行“2 ∶ 1”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程的数量,按照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就业、升学“双向班”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班”,教育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五、加强“双基”建设,

实现三方对接

加强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坚持“进得来,学得会,留得住,送得出”和为企业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育人思路,把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了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企业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真正做到培养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彻底打破学校办学和企业用人之间相互脱节的传统壁垒。2006年学校与云南盐化集团、云天化集团等七家知名企业校企成功合作,2007年又与昆明钢铁集团、中国电信等 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使学生上学有保证,就业有出路,企业用工有保障。订单式教育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这种合作育人的创新方式,既有利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又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机制。

六、突出就业教育指导,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和成才观教育,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是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依托思想教育引路,通过多种思想工作途径,帮助学生重塑新时代的创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四是加强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参观,对以往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典型模范人物的调查、访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五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六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训练。使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实行开放办学,细化管理,优化资源,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学校正在以新的姿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宗旨,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在发展中争取主动,在竞争中获得动力,践行“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庄严承诺。

(作者单位: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

上一篇:妙手掘金,变成百万钞票树叶 下一篇: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