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掘金,变成百万钞票树叶

时间:2022-10-30 02:07:45

妙手掘金,变成百万钞票树叶

商机,山里满是摇钱树

广西桂平市紫荆镇寻蓬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如今,走进寻蓬村,宛如走进一个大花园,家家洋楼,处处别墅,提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不说到一个人:张金凤。

前些年,一位日本人在张金凤表弟的陪同下来寻蓬村考察杨桐,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红淡比。日本人看到寻蓬村的大片杨桐异常兴奋,提出跟张金凤合作开发杨桐,张金凤开始没有理会,心想这有啥可开发的。后来看到表弟做杨桐生意做得非常红火自己才动了心。

原来这再寻常不过的杨桐,在日本人眼里被视为“神木”,其地位仅次于日本国花――樱花,日本祭祀活动名目繁多,人们将采摘下来的杨桐枝叶,扎成一束束佛手形状代替香烛,被视为上等祭品,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很环保,在日本相当流行。在日本人看来,用杨桐祭神,可以驱灾辟邪,祈望安康,因此,不但祭祀活动中用杨桐“上供”,就是在生日和婚礼上,人们也会送个杨桐叶衬托的花篮,表示祝福。每逢老人节,晚辈送给长辈的礼物――杨桐叶扎上马尾松,寓意健康长寿,就是平常日子,日本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杨桐叶身影,插在装水花瓶里,一般一周左右更换一次,销量很大。

在表弟指导下,张金凤初步掌握了杨桐叶的捆扎技术。

神了,树叶子真变成了大把钞票

说干就干,张金凤就把学校食堂的工作辞了,每天上山采集杨桐树叶。但第一批加工的杨桐叶都不合格。她又来到表弟家“进修”,系统学习采摘分拣、选叶修剪、捆绑定型、编织打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每个步骤环节,她都反复练习,谙熟于心,几个不易掌握的难点,她更是肯下功夫去攻克,经过半个多月的苦练,她的捆扎技术突飞猛进,表弟看了她的“作品”后,赞不绝口:“表姐,你可以出师另立门户了!”

手艺学成,张金凤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她每天上午上山采摘杨桐叶,下午就坐在自家院里加工生产,只见那一支支杨桐叶,经过她巧手梳理后,摇身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佛手造型惟妙惟肖。

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如果不赶紧出手,时间一长,叶子枯黄,就分文不值了。张金凤赶紧向表弟求援,表弟说:“我有个朋友在南宁搞杨桐叶出口生意,我跟他联系一下,今后你的产品可以销往他那里。”

火了,树叶生意打入国外市场

张金凤很快与南宁那家外贸公司取得联系,那家公司的技术员前来验货,发现张金凤的产品,造型美观,质量上乘,美中不足就是个别叶片有“黄褐斑”,建议她今后采摘一定要严格把关,因为日本人很挑剔,万一发现产品有瑕疵,就会退货,那样损失就大了。这样第一车货发走了,从上山采摘到成品销售,也就几天时间,张金凤狂赚 1000多块钱,高兴得她合不拢嘴,没想到这杨桐叶子,真的在自己手里变成了钞票。

因为杨桐叶四季常青,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加工卖钱。这样,一年光景过去了,张金凤的杨桐生意日渐红火,隔三岔五就有车来进货,能干的张金凤,率先脱贫致富,在全村盖起了第一幢两层楼房,很是气派。村民这下看明白了,张金凤真的靠杨桐叶发家了,他们看她的眼光也变了,都说这个女人不简单,很有头脑,想跟她拜师学艺,又不好意思,有几个发财心切的村民,也效仿张金凤上山采回不少杨桐叶,可怎么也扎不出型来。张金凤决定向大家传授手艺。

张金凤说:“捆扎杨桐叶是个手艺活,做工要精美,捆扎要细致认真,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刚开始手笨扎不好,没关系,只要勤学苦练,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 ”

不到一个月,村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项致富技术。由于杨桐叶保鲜期短,村民们加工好的产品必须及时卖掉,若销路不畅,就有可能烂在手里,这样劳民伤财,会影响村民致富积极性。张金凤开始着手解决产品保鲜难题,她先是向广西林学院教授请教,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总结出一套保鲜技术体系,即使产品存放十天半月,仍翠绿新鲜。

鉴于南宁那家外贸公司规模小,所以必须另外拓宽销售渠道,这件事愁得张金凤寝食难安。张金凤决定自己不再从事加工生产,全力以赴专做全村产品销售,这样她的杨桐产品收购公司应运而生,张金凤摇身变成了女老板,身份地位今非昔比,更加风光无限。2004年,她的销售收入有 30多万元,2005年,达到 70多万元,截至 2006年 9月,一举突破 100万元大关。

张金凤出口日本的杨桐叶,由于质优价廉,很受日本客商欢迎,产品覆盖日本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 50%左右,成为日本市场杨桐叶的最大供应商。目前,桂平市紫荆镇是中国杨桐叶重要出口基地,而张金凤则是当地最大的杨桐叶经销商。

小小杨桐叶,编织大产业。张金凤成功了,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脱贫致富,家家日子过得富裕红火,寻蓬村一跃成为广西小康明星村,十年前这里穷得远近闻名,满村土房林立,如今走进寻蓬村,映入眼帘的都是气派非凡的小洋楼,能有今天的变化,张金凤和她所倡导的“树叶经济”,功不可没。

上一篇:中职生职业规划与成才之路 下一篇:把提升就业质量放在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