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医院规模的外部因素

时间:2022-07-03 12:02:36

浅谈影响医院规模的外部因素

摘要:我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取得了许多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例如医院的规模问题,本文认为,探讨影响医院规模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从国家政策、医疗卫生资源供应水平、地区和人口因素、医疗服务竞争因素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以期能在对医院规模决策中起到作用。

关键字:医院规模;外部因素;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的医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在取得了许多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例如医院的规模问题,应该如何控制医院规模,合理配置好医疗资源的分布,如何处理好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如何保证医疗服务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等问题,都值得仔细研究。医院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受外部宏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本文认为,探讨影响医院规模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有一定意义的。在诸多因素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政策因素,国家肩负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做好发展规划,宏观调控等责任,也就是说,国家政策是影响医院规模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医院在对自身进行定位,考虑其规模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参考当前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根据政策导向做好自己医院的规划。其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以及健康状况因素也影响着医院的规模。人口多,势必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多,相应的医院的数量也要多,规模也较大。如果区域人群罹患某类疾病较多,相应的也需要各种专科医院针对性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最后,医院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关系,如何扬长避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下面就以上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具体分析说明。

一、国家的政策因素

在影响医院规模发展的众多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国家政策因素。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我国一直不断的深化医疗改革,调整政策导向。当考虑医院规模发展的时候就必须研究当前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寻求医院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当前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在这个文件中,可以看到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②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③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④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⑤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从这几点来看,新医改政策吸取了过往医疗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政府意识到了将医院完全置于市场上由市场对其进行调控是行不通的。诚然,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利于医院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但是,由于多年以来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大力扶持大型的综合型医院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型医院对医疗服务市场形成了一种垄断局面,大量病人涌入这类巨无霸式的医院,而对于其他一些中小型医院则乏人问津。这就使得原本需要市场来调节的大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无从谈起,即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凭借自身的经济、人力资源等优势,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从而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这种产品偏离了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造成市场失灵。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重启这种分工机制,抑制大型综合医院对基层医院病人需求的抢占。而要达成这点,就必须抑制大型综合医院的规模扩张,同时大力扶持中小型医院。中小型医院以及专科医院,民族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由于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产出,那么在大型综合性医院规模受抑制的情况下,其原本需要负担的增加医疗卫生产品供应量的任务势必由其他医院负担。那么低层级的医院,如社区医院,区级医院就应该适时的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及时扩大规模,增强自身提供的医疗服务素质,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以达到合理分流的作用。从区域人群健康状况来说,如果区域内人口疾病谱中某种疾病较为多发,而综合性医院对单病种的接收量总是有限的,当出现单病种的医疗卫生服务供应量不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建立专科医院或者扩大专科医院的规模。例如广东地区多发鼻咽癌,全球大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那么相应的这些省份中就需要配置充足的肿瘤专科医院以适应需求。总之,对于具体医院来说,在考虑自身规模是否扩大时,也就要考虑到自身所处区域位置,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对照新医改中国家对医院本身这类医院的政策导向,那么做出的判断也就更加符合国家的政策,也能更好的让上级所支持接受。

二、医疗卫生资源供应水平

医疗卫生资源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从狭义上讲,指的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医疗卫生资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有限性,社会可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选择性,医疗卫生资源有各种不同的功用,人民群众在使用任何医疗卫生资源时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在过去的医疗改革过程中,我国将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希望由市场来自我调控医疗卫生资源的调控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市场失灵的现象,使得现阶段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结构存在缺陷,而且供应不足。一般来说,评价医疗卫生资源的供应状况可以从区域医院总数、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这三个指标来得到初步的判断。通过比较研究对象和全国平均水平或者类似区域这些指标的差异可以大体看出其供应水平。如果相对来说研究对象的医疗卫生资源供应水平较低,而且扩大规模能符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结构,那么政府就应该增加投入,扶持医院扩大规模,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量。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着选择性,人们总是希望到方便自己的医院就医,那么在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点,而对具体医院来说,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选址等问题,以方便人民群众。

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构成和健康状况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也就造成了各地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同。总的来说,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流动人口多的地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就比较大,医院规模扩大的空间也就大。此外,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别巨大,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17067.8元,其中可支配收入15780.8元,用于医疗保健支出786.2元;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6700.7元,其中可支配收入5915.7元,用于医疗保健支出246.0元。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消费能力较低,那么具体医院在考虑自身规模发展的时候就要根据所处区域的人口消费能力状况作出决策。此外,人口的健康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些区域性的疾病的高发地,例如鼻咽癌,被称作广东癌,就需要相应的提供足够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医疗服务竞争因素

医院作为提供特殊的公共服务的主体,由于病人需求的刚性,不需要去担心市场会萎缩的情况,但是病人对于医院有自己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医院与医院之间提供的服务有其替代性。所以,医院之间是有激烈的竞争关系存在的,在医院计划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劣势,结合其他形成竞争关系医院的情况,形成错位竞争互相补足的态势,无疑是较为明智和符合国家医改政策的。另外一方面,随着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介入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使得患者对医院的自主选择权增大,医院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当具体讨论某个医院是否可以扩大规模的时候,要考虑到影响医院规模的外部因素,例如区域的人口状况、健康状况、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如果医院是否扩张,要如何扩张这些问题综合了以上考量之后既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的产出,不增加排他性,又可以让医院得到发展,呈现出双赢或者说多赢的结果,即所谓的帕累托最优情况,那么,这个医院规模问题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毛国庆.医院规模扩张的风险讨论.

2.陆国俐.医院的规模建设与风险防范.

3.王树峰.新时期影响中心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适宜规模的要素[J].中国医院,2008.

4.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适宜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5.孙箐.医院规模的理论分析.

6.王道衡.对卫生资源要加强宏观控制.医学与哲学,1990.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上一篇: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 下一篇:《小企业会计》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及涉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