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教学模式成就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02 10:17:59

创新的教学模式成就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2004年全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整整七年的时间。经过这次教育改革,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模式有了大的革新,而对于刚刚起步的通用技术课程来说,更是一次大的挑战。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新开课程、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比例小、条件跟不上等,所以,导致家长、学生甚至教师,对这门课不是很重视。若不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就会失去开设这门课程原有的意义。所以,通用技术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授课,并尽可能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辅助教学。

一、实行多元化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分组只是按人数进行平均分配,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分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先根据入学成绩分组,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弱分组,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强弱分组等,然后,分析各种分组形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虽然分组形式很重要,但组长的选定也很关键,因为一个小组若没有组长,那么这个小组团队合作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锻炼,特别是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课题、方案构思等方面都得不到高效率的协调,影响成果的展示,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甚至导致分组教学的失败。所以,每次分组后一定要进行组长的选定。组长的确定有以下三种形式:

(1)根据学生在课堂和技术方面的能力表现来指定组长;

(2)在课前让每组的学员选定组长;

(3)教师与小组成员讨论,最后定出组长。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使学生一开始就充满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入知识的大门。

通用技术的课堂离开了实际物体就会变得空泛,也不符合课程设计要求。通用技术课堂应该充分利用实物教学,但是有一些例子不可能通过实物来表现,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省时高效和实现资源共享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及评价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也发挥着强大的辅助作用。

【教学案例】在讲地质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时,笔者拿几款不同的水杯走进教室,让学生选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顺势引入课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同时,讲课中把学生手中的文具盒、圆珠笔、书包,以及从家里带的螺母、垫圈和固定螺钉,或从物理实验室借的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物品,拿来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设计遵循了哪些原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技术来源于生活,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三、通过科学合理新颖的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评价方式大多采取考试、提问等方式,这些方式虽然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但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方式习以为常,很难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采取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们结合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制定了新的评价方式。

一是自评。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学生自评的过程实际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评价时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阐述本小组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体验感悟以及分工完成情况等等。这样可以展示全部的作品,避免了只评价典型作品和优秀作品的片面性。

二是互评。改变了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教师点评。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评价,再结合作品从创新性、美观性、实用性、工艺等方面进行肯定,鼓励个性化设计的同时,也要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最终评价结果:汇总制作过程和作品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小组成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奖品或优秀加分等)。

以上这些教学环节,是我们通用技术课题组所有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总结的几点见解,笔者把它整理成文,愿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

上一篇:小学英语升学试题选登 下一篇:加强实验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