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能力

时间:2022-07-02 08:15:22

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能力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高考升学与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前,教育部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再次强调了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现有的客观条件,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以个别咨询与辅导为主、团体辅导为辅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但是,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学校的专兼职教师不仅人数少,而且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本文就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自我觉察力”,谈谈它在咨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自我觉察力”的意义

岳晓东博士认为:自我觉察力是个体在任一时刻知道自己身体所觉、内心所思、所感和此刻自己正如何做出行为反应的能力,以及了解自己的过去如何影响自己现在的反应和表现的能力。同时,告诫咨询师要另眼看自己,培养自我的透明度,做自己的“旁观者清”。

因此,培养良好的自我觉察力的意义在于:1.发现咨询师自我的信念、价值观,以便在咨询过程中不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从而尊重和接纳来访者;2.处理好咨询师在咨询中产生的内心冲突,有助于了解怎样向来访者传递信息及传递出了怎样的信息;3.发现咨询师成长过程中的未完成事件,避免反移情的消极影响。

二、咨询师觉察力的不同体现形式

对待同一案例,不同的咨询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案例解决成功与否,与咨询师的自我觉察力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同一案例中,不同咨询师的表现。

【案例背景】高三学生阿明因学习倦怠前来咨询。

咨询师:这位同学,你来咨询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阿明:还剩下三个月就高考了,可我感觉到很厌倦、很疲惫,因此想放弃考试。我很茫然:一是坚持下来,不管最后成绩如何,争取上一所大学继续深造;二是辍学,调整状态明年再考;三是外出打工。但我不清楚该选择哪条路。

咨询师:其实,如何选择是我无法帮你决定的。我做的只能是帮你分析这三种选择,每一种选择有什么优劣。但最终的选择在于你自己……(这时,咨询师的话被阿明打断)

阿明:我爸妈也这么说,几乎我问的所有人都含糊其辞。我对自己不了解,意志也不坚定。选第一条路吧,担心一段时间之后无法坚持;选第二条路吧,明年成绩可能更糟糕;可是选第三条路,又觉得不甘心。我这到底该怎么办啊?

阿明的打断让咨询师有些慌乱,一时不知怎么回应。

以下是有无自我觉察力、清晰自我概念的咨询师分别应该有的反应:

1.有良好自我觉察力的咨询师:

“我感到心头一紧,有些慌张,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初涉心理咨询领地的咨询师通常会遇到的情况。这样的咨询师能够觉察自身的感觉,但分不清这种感觉是来访者造成的,还是咨询师自己的问题,容易轻易把情绪归因于来访者,使来访者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甚至感觉自我的问题“糟糕至极”。

2.有良好自我觉察力且有清晰自我概念的咨询师:

“我感到心头一紧,有些慌张,有些不知所措。怎么啦?嗯……又是那个弱点在作祟了,一遇到别人的否定、质疑就心跳加快、呼吸紧张。来访者的这个反应确实让人始料不及,但还算是正常反应,他正处于人生岔道口,需要马上做出决定,情绪急躁可以理解。因此,需要继续留意:他这么烦躁的反应是不是倾向于依赖别人做决定?”

这是资深心理咨询师所具有的品质,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和敏锐的觉察力,能很好地调控自我的情绪和咨询节奏。印证了那句话:“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把来访者带到多远”。

3.有良好自我觉察力,但没有清晰自我概念的咨询师:

“我感到心头一紧,有些慌张,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怎么回事?唉,我总是把握不准来访者内心的需要。”

这样的咨询师无法弄清负性情绪来自何方,是哪一件“未完成事件”在困扰自己。于是,难免产生自责、内疚的心态,甚至产生挫败感。

4.没有良好自我觉察力,也没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咨询师:

只是感觉自我焦虑、紧张,对来访者的情况云里雾里,感到茫无头绪,不知咨询该如何继续。这样的咨询师,注定会失去来访者的信任。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良好自我觉察力、有清晰自我概念的咨询师感觉敏锐,而且很快能区分清楚自己及来访者各自的问题;缺乏清晰自我概念的咨询师要么否定自己、要么否定对方;缺乏自我觉察力的咨询师,只会感到不知所措。

三、自我觉察的两个层面

(一)第一层面是在咨询过程中对“当下”的觉察。

1.对身体感觉的觉察:体察躯体各个部分及各感觉器官的感受。如:头部紧张,呼吸急促,双腿颤抖等。

2.对认知想法的觉察:在咨询过程中出现在头脑中的“内部语言”,一般是对来访者的猜测、预想或判断。如:心里想“来访者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因为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呢?是童年创伤吗?”

3.对情绪感受的觉察:在某个时刻,对情绪体验的自我了解和判断。情绪体验是快乐,悲伤,愤怒。如:来访者说他因为经常上网吧,口袋里的钱不够时就会偷宿舍同学的钱;某咨询师的首先反应是“愤怒、惊讶”等。

(二)第二层面的觉察是对自己在咨询中的反应和表现与过去的经历、想法、信念、需要之间关系的觉察。

如,来访者叙述坎坷的童年经历时,咨询师突然出现一些身体反应,他想起自己多舛的童年,相似的经历产生了对来访者的“同情、怜悯”心理。

四、自我觉察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内省”和“外审”

1.在进行自我觉察时,放弃咨询师的角色,把自己当做常人来探索和剖析,找出自己需要改善提高的环节。

2.觉察力就是在自我反省中培养对自我的透明度,发现自己失败或成功所在;审视内在的自我是否与外在的自我相符合,即做自我的“旁观者清”。

3.自我觉察力是咨询师自我训练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和改进过程。

由此看来,咨询师的自我觉察一方面是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式的个人成长来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个案积累,在“小心求证”中提高。毫无疑问,咨询师的觉察力培养贯穿于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上一篇:浅谈反思性教学及化学课的案例 下一篇:试论如何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