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9:18:58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8]方翰青.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20-21.

[9]张学民,舒华.高等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3):59-63.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 实践教学

自2009年,济宁学院开始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在遵循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兄弟院校同专业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我们确定了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医疗卫生、工商企业、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心理辅导与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专业虽然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也应该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如何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重点培养了学生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咨询实践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测量评价能力、专业实验操作能力和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等。经过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人才培养途径。

一、实践教学的五个途径

(一)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专业基本技能

本专业密切结合心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对传统的心理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面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培养标准,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以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为平台,以专业选修课为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专业选修课确定职业方向,打造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强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学计划的调整,采用“521”模式:5个学期学习综合素质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2个学期进行专项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育三个方向),1个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按照教育部“列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学时),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的规定,我们根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确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确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压缩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应用技能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与范围,实践课学分总计50.5,占总学分比例为29.02%;实践课学时总计685,占总学时比例为24.52%。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以外,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调查与研究等实践能力,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包括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管理学基础、SPSS基础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英语、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公共关系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情绪心理学、家庭婚姻心理学、儿童心理与教育、家庭教育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电影赏析等课程。

(二)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检验专业实践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大三以后每学期都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用于见习、实习环节。我们选择专业对口、实习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来源广泛的单位,通过共建,确定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等都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见习的好去处。以在校进行实习为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能主持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能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能制作心理教育网页,能编辑心理教育的科普读物,能初步开展心理教育的教研、科研活动等等。大学四年级,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和创业教育外,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这不仅是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收集资料、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际调查、数据输入、统计处理、总结归纳,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的一系列过程,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独自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学科普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假期必须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能促使学生利用专业所长了解社会、服务民众,又能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例如有多名同学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调研小组被评为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

济宁学院心理协会是由心理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了“朋辈心理咨询活动”,经过培训的高年级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值班,通过电话或面谈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由于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同质性,更容易得到来访者的认同,有助于咨访双方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同时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心理学专业学生每年参与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帮助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输入和分析。学生定期办心理学手抄报,通过写小论文,小报告等形式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经常举办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参与每年5月份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该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展演、心理影片欣赏、现场咨询、专家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征文比赛、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专题板块建设等。

学校以济宁市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设有心理咨询热线电话,长期坚持义务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还多次组织心理学专业学生到济宁大中小学等单位面向学生开展志愿活动。通过主办山东省心理学会学术年会和济宁市心理学会学术会议,与济宁市中小学、山东省安康医院、济宁市盲校、驻济各监狱等单位开展科研、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参与其中,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培养专业科研能力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根据老师们主持课题的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师生进行双向选择,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并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的学生创新科研课题,要求师生在一年内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并写出报告。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搜集资料、选择方法、设计实验、组织调查、统计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科研训练。将学生的兴趣、潜能以及基础知识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专业定向打下基础。目前有多名同学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有四名同学成功申请了学校的学生创新科研课题,多名同学撰写的论文在山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中获奖。

(五)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为适应社会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引入资格证书教育,将认证培训有机地嵌入到学历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并取得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一届心理学本科班85.9%的学生获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校为学生考证报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方便条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部分,专业能力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和心理测验技能。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通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过程,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既整合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重视师资培训

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决定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水平。学校出台相关文件积极鼓励和促进老师们申请博士学位、进行业务学习、参与师资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更新思想观念,拓展视野,提升心理咨询的实践操作技能。曾先后选派老师参加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培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测量培训、精神分析操作技能培训、实用催眠技术培训、心理咨询统整技术课程、内观心理疗法课程、家庭系列排序课程、箱庭心理治疗课程、绘画心理治疗课程、EAP服务推广课程、团体心理咨询课程、认知心理治疗课程等等,老师们及时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实践技能。例如一位老师成功申请了山东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访学项目,赴美国Swarthmore College进行访问学习。一位老师曾先后去英国和法国进行访问学习,并与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和The university of Province进行合作研究,在眼动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也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本专业还先后从济宁市司法局、济宁医学院、山东省安康医院聘请专家,承担《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既弥补了专业学科教师的不足,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微机教学系统(PSYKEY系统)和心理实验室,增加教学演示环节和操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微机、录音、录像、投影、幻灯、挂图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自学辅导、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给学生提供课外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开展专题讲座,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实验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做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心理学方法,而且也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老师们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关于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师生互动等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例如老师们成功申请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和《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如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共同选题、共同体验、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了教法课的操作化和科学化,达到教学相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

(三)改善实验条件

心理实验中心建立于1996年,后经几次扩建,现拥有14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4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9台套,包括多道心理测试仪、多道心理技能放松仪、PES心理实验台和心理沙盘;1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有7台套。实验用房总面积约700多平方米。心理实验中心设有PSYKEY系统操作与演示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室、沙盘游戏室、心理咨询师、团体心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目前正在拟建1个多功能行为观察室,可以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课程提供实验教学,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验,更直观地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更好的掌握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实验室主要承担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用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可以为教学提供50个操作实验和11个演示实验,还可向全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提供实验演示与操作技术指导。心理实验室拥有多种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以及职业选择测验的测试工具和软件,可以为地方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测量、咨询等心理服务,同时为我系师生进行心理科学及相关研究提供设备支持与技术指导。

(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践教学效果,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规定每个专业都要有三个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心理学专业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经常深入中小学、监狱、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驻济各监狱、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广泛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利于学生的教育见习与实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先后与济宁监狱、滕州监狱、曲阜市春秋小学、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曲阜市职业中专、山东省安康医院、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曲阜市陵城镇中学等单位建立了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三、注重实践教学,展望专业未来

(一)学习和借鉴

我们仅仅培养出心理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人才培养经验不足,所有教师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我们不仅要向本校其他系部学习,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尽快形成以高学历教师为主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在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他们考博或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逐步提高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来自社会各行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资源。

(三)实验中心的建设

根据心理学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该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和实验队伍建设,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筹建儿童行为观察室、认知心理实验室、增建个别咨询室、心理测量室等实验室,争取尽快把心理实验中心建设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专业建设的自我评估

自我反思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最有效策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调整措施或建议。例如,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培养的目标要适当,不应脱离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的规格要适当,不应脱离我们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设置要适当,不应脱离我们的师资水平。这是我们的工作在几年里能够稳步推进的基础。

基金项目及编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理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编号2009447。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麻醉 ;心理;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26-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09-12 对90例患者进行心理观察治疗,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2岁。

1.2 策略毕业论文

(1)术前访视: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不足,准确浅析硕士论文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心理疏导:以手术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状态浅析硕士论文

(1)紧张和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对手术麻醉的策略毕业论文及配合认识不足,担心麻醉不安全或发生意外而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患者会向医生提出许多不足,如麻醉时意识是否清醒,有什么不适反应,麻醉后是否还会疼痛等。(2)悲观和绝望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需要全身麻醉。患者担心手术治疗能否成功,因此产生悲观和绝望心理,进手术室时还会流露出与家人永别的悲伤感。(3)担心麻醉效果:患者迫切希望能安排责任心强、技术高超的麻醉师给予最佳麻醉,以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及不适感觉。同时又十分担心麻醉发生并发症或意外而不能复苏,所以患者常常对麻醉顾虑重重。

1.2.2 心理治疗

1.2.2.1 取得患者合作

麻醉师在术前看望患者,进行心理咨询,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麻醉的配合知识、施行的方案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使患者对所实施的麻醉有初步了解。增强患者对麻醉及手术成功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建立信任感,使患者以最佳心态去迎接手术。

1.2.2.2 获得安全感

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将始终陪伴患者,并暗示患者麻醉师医术高超,麻醉策略毕业论文安全可靠,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放心,获得对麻醉的安全感。

1.2.2.3 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麻醉师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地迎接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手术中麻醉时动作要敏捷,有条不紊,操作娴熟、准确,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关心患者的需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患者意识清醒,麻醉师要用温和的言语给予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保持平静乐观情绪。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要用适当的语言,交待手术中所出现的常见反应,如腹部手术牵拉内脏时会有不适感和疼痛,让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嘱患者做深呼吸尽力放松,以减轻不适。手术结束后,应告诉患者麻醉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以坚强的意志忍耐和克服术后疼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因躯体麻醉带来的不适感,为疾病早日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本组均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进行。

3 讨论

在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工作时,发现多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术前难以入眠,入手术室后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肌紧张甚至晕厥。有调查显示,有69.3%患者在术前存在恐惧忧虑,包括对手术失败、死亡、创口疼痛的担心,有86.7%患者希望入睡后再进行手术,有23.6%患者担心睡着后能否安全苏醒。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科学、客观地认识麻醉和手术,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焦虑和紧张程度,从而有效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以上的心理指导治疗,心理状态均有明显转变,麻醉师掌握与患者恰当的思想交流技巧,不仅能体现出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的新型医患关系,同时也能使患者获得足够的思想准备,缓和紧张心理,较好的适应手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速机体的康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手术室工作人员做好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内容包括:麻醉前热情访视,麻醉过程中全面关心,麻醉后认真随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待患者如亲人。同时要掌握交流技术,与各种麻醉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顺利安全度过麻醉这一关。国内心理干预在麻醉、手术应用的实践证明,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麻醉和手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目前,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心理疗法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其研究将得到不断深入,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策略毕业论文,并给予罹患疾病的患者解除痛苦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234-235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依托就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需求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 基于AJAX技术和MVC设计模式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设计模式的心理咨询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学生论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党建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在线购物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研究与实现 基于ExtJs技术的MVC模式的年假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组织人事管理WEB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2ME及MVC模式的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高校外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课程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成人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 模式和SSH 框架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BBS论坛设计及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护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通信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 戴一平.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第三期MVC设计模式在PHP开发中的应用.

[7] 阮彤,李京,冯东霄.基于Java的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卫索琪.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D].基于MVC模式的一种web应用框架.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服务需求

一、引言

自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至2016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到191.14万,招生64.51万人,毕业生55.15万人,与1999年刚实施扩招时的30.12万相比,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已增加了161.02万,增长了6倍之多。

另外,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有更加繁重的学术研究任务,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对其的要求更高,且研究生的年龄处于成家立业的关键阶段,承受着来自家庭责任和经济独立等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教育亟需被重视。然而,与本科生相比,高校除了对研究生进行基本的心理测评外,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相关讲座,导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发展。尽管许多研究者也开始认识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重视研究生党团组织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但在干预方式上忽略了研究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研究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真实的需求,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基本描述

采取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问卷对北京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试测以及信效度分析后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大规模地发放,共回收问卷6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3份,回收率为93.58%。在有效样本中,被调查者年龄范围为20―31岁,其中男生344人,女生239人;学硕363人,专硕220人;来自城市的有333人,农村的有250人。

自编问卷由学生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量表以及关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和认识等开放性问题三部分组成。其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维度、人际维度、恋爱维度、自我认知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每个维度都设置了2―3个问题,通过信度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7以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2.数据分析

问卷主要考察的人口学变量有性别、政治身份、学位类别、学科门类以及就读年级。

通过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

(1)从性别来看,女性在学习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上的表现稍弱于男性,因此需求更加强烈。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科研实践和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女同学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与同等资质的男同学获得一样的资源和机会,对于女性来说,未来的未知性更多。在情绪上,女性通常更为感性,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更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2)从政治身份来看,非党员群体相较于党员在学习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学生党员在思想和行为上一般更加积极先进,在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上更加活跃主动,因此面对学业科研压力和未来规划上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自信。

(3)从学位类别上来看,学术硕士总体的心理状态以及在恋爱维度和情绪维度上面临的问题要高于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相较于专业型硕士科研和实验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且长期在实验室待着,缺少情绪宣泄的方式。

(4)从学科门类上看,人文类研究生在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上都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研究生。作为工科特色的学校,人文学科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另外在实际的就业现场中,理工科更容易就业且工资待遇普遍更高,这给文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从就读年级来看,非毕业年级与毕业年级在总心理需求、学习维度、情绪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认识不同,非毕业年级的需求比毕业年级学生更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发放问卷的时候,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已经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且大部分已经找好工作,因此,相较于其他在读研究生而言,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在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后,笔者又整理出了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中各维度的需求。为了统一各变量的数据,使用各维度所含所有题项的均值作为该维度的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学习维度和未来规划维度均值大于总需求的均值,处于需求较高的水平,说明这两方面可能是研究生心理需求重要的来源。

对心理需求总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后可以看出,得分在三分以上的占比为10.3%,这说明研究生群体对于心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依照北京某高校有一万名研究生推算,大致有1000名硕士研究生对心理需求有着确切的需求,这个人群是不容忽视的,需要自我增能或外部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状况的改善。

(二)访谈法

访谈提纲设计了6个问题,主要涉及读研的体会、压力事件和解决途径以及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了解等方面。选取了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其中研一3名,研二2名,研三3名。通过访谈,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需求。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研一的学生主要面临着以下压力:对研究生身份的适应;不知道如何与导师沟通;另外对于只有两年学制的专硕而言,一入校就要准备毕业的紧迫感,也让他们充满压力。研二的学生处在过渡期,也开始感到毕业和就业的压力,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失眠的问题。同时,也有同学提到找对导师很重要。针对毕业年级的研究生,本研究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学生,两位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遭遇盲审没通过,另一位则是延期毕业。盲审没通过的两位研究生在当时的情境下都曾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但最终在导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顺利毕业。而延期毕业的这位研究生,在学习、人际、恋爱、自我认知、情绪和未来规划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来自农村,延期毕业首先给家里的经济造成了负担。由于自己对研究方向的坚持,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而导致延期,让他无颜见导师,也对自己的决定和未来方向产生了怀疑,在情绪上也比较低落,且班上同学都毕业了,也不太好意思跟同学们交流了,怕互相都尴尬。此外,该学生并不善于向朋友倾诉,担心给别人带去麻烦,使得他呈现出一个缺少支持系统的状态,急需心理健康服务的介入。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L谈对象都不知道我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哪儿,但实际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心理健康服务。首先在入学阶段,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讲座或者培训,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生活。其次,应该进行一些职业生涯的指导,因为研究生大多数对自我的认识不太深入,对就业的定位常常过高,眼高手低的现象很多,结果毕业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感到迷茫。另外,研究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也希望获得一些恋爱方面的指导以及恋爱、婚姻如何经营的技巧。最后,一位毕业年级的研究生提出,希望学校也能关注到学生的离别情绪,做一些疏导。

三、总结与反思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谈心 存在问题 对策 心理咨询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在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形势复杂多变,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迷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谈心教育的资料比较少,国内外迄今未见有系统的研究专著,相关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笔者于2011年3月17日,使用SODL、ISI Web of Science、Springer Journal数据库,以“heart-to-heart talk”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0篇。使用清华CNKI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以“谈心”+“高校”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论文31篇,其中期刊论文30篇,硕士毕业论文1篇;以“谈心”+“大学”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8篇,其中相关的有3篇。纵观已有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论述:一是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教育存在的问题,二是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教育的方式方法。可喜的是,有部分研究已经开始尝试把心理咨询技巧引进到谈心教育领域来了,论述了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有效的推动了谈心教育的发展。[1][2][3[4]

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辅导员谈心教育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流于宏观论述,对问题和对策的阐述太过于笼统,缺乏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往的研究很少把谈心教育与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的培养结合起来,极少把谈心教育作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自2007年8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大学生谈心教育工作,2010年9月,厦门大学在辅导员中开展“心语计划”,把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笔者更加规范的开展大学生谈心教育工作。结合笔者自身与学生谈心教育经验,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谈心环境较差。良好的谈心环境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般正规的心理咨询有专门的会谈咨询室,谈心要选择合适的场所,能够保护谈心对象的隐私,最好是能选择“面对面,一对一”的谈话环境。但在目前条件下,多数高校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辅导员常常选择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的面与学生谈心。

因此,辅导员在与内倾型学生谈心时,尽量不要在办公室进行。可以约见他们于谈心室、食堂、咖啡厅等干扰较少之处谈,也可以在校园里边走边谈或一僻静角落交流,这可以使对方放松心情,无拘无束,谈心自然容易进行,有利于深入交流。当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一定要注意私密性,避免谈心内容的传播。

(二)谈心准备不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次有效的谈心教育就是一堂思想政治课,上课就必然要备课,谈什么,怎么谈,如何导入,如何引起共情,如何引导,如何收尾,都要有所计划。笔者在曾经在学生干部反映学生郑某有参加南普陀佛教活动后,约谈郑某。郑某陈述他在老家的时候感觉身边的人都想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在学校时宿舍同学总是讽刺他,因此很烦躁才去参加宗教活动的。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初步判断郑某有伤害幻想,需要进一步确定,进行心理干预。但是,笔者在对郑某的家庭背景、宿舍环境、学习生活现状等情况调查后,并带郑某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发现郑某是正常的心理反映,未出现心理异常。

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前,不能仅仅通过学生干部了解情况,要认真做好调研,摸清谈心对象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近期情绪、行为变化的内外部原因,做到胸有成竹。另外,在与学生谈心前一定要事先安排好日程表,腾出专门的一段时间,避免与学生的谈心过程,被其他事情打断。[7]

(三)谈心技巧缺失。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且呈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7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针对12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5];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另据广东高校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显示,约20%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其中一半学生需要立即安排辅导,另一半学生则有间发性的精神问题,需要精神咨询。精神障碍已成为每年大学新生退学的主要原因。”[6]

三、改进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谈心环境,保证谈心时间。前文论及谈心教育对环境、时间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许多高校未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谈心室,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辅导员只能利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校园、食堂、咖啡厅这样开放的场所开展谈心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有自闭症或者其他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会拒绝交流,或者是不完全放开的交流,出现交流障碍,导致辅导员不能真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由于没有专门的时间,辅导员只能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或者其他临时约定的时间来和学生进行谈心,让学生无法把握约辅导员谈心的时间规律。

因此,高校要为谈心教育提供硬件保障。建议高校要有专门的谈心室,辅导员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良好谈话环境的营造,如轻音乐、饮水供应,辅导员与学生座椅位置保持人际交往的1.5米左右谈话最佳距离,便于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袒露心声。[2]建议高校要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辅导员可以在这个时间里,约谈学生,一来保证了谈话不会因其他因素而中断,二来让学生有了一个固定的可以和辅导员沟通的预约时间。

(二)加强专业培训,规范谈心制度。前文论及了辅导员在谈心时准备不足和心理学知识欠缺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高度重视大学生谈心教育工作。增加心理学教学科研人才的编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引进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充实到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岗位上来,让这些专业的心理学人士在谈心教育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规范,做到以点带面。

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谈心技巧方面的培训。不是短期的入职培训,而是形成长效机制,针对心理咨询知识、谈心技巧、沟通方式等方面,以专题培训、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促进辅导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最后,高校要有规范的谈心制度,对谈心作出具体要求,特别是谈心前的准备方面。厦门大学实施的“心语计划”,就对谈心前准备和谈心后的跟踪都做了详细的要求,规范了谈心教育的模式。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现角色转换。辅导员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关系到谈心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辅导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工作之前是什么专业背景,既然选择当一名辅导员,就必须要掌握谈心的技巧,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不能仅仅停留于学校组织的培训,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谈心教育工作。

其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要关注形势与政策的变化,把握大方向,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在谈心中引起共情。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关注、学会引导,从而让学生能放松的交流,达到谈心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谈心形式。信息时代的来临,为谈心教育提供的新的平台。加强谈心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研究领域的共识,也已经引起高校辅导员的重视了。但是,如前文论述,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平台,网络还只是停留于单方面的消息,很难实现真正的无障碍沟通。

笔者通过和学生的访谈,总结出两点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对于老师,有一种自然的隔阂,他们在网上的时候,有种自我私隐世界的感觉,一旦老师闯入,自然引起了自我保护意识。二是网络的沟通,太过于随意,往往流于碎片化、表面化,很难长时间、深层次的交流,经常被其他事情打断。

打开学生戒备心理,共情很重要。根据笔者经验,辅导员可以对学生开放自己的博客、qq空间、人人网,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自己,从而引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有些时事或者体育赛事等,辅导员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发表评论,邀请学生跟帖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走入学生的网络世界。

网络沟通的随意性,是网络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而且,网络谈心,也由于不能通过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的交流来加强谈心效果,也更增加了谈心的不可控性。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尽量的网络谈心时,保证谈心时间,保证谈心质量,通过语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如果有需要,还是要约学生面谈的。

总之,网络谈心是谈心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在面对面谈心受到时间、地点诸多方面限制的情况下,网络谈心是一种必要的谈心形式。

在高校师生交往中,辅导员谈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心理过程发生变化,学会自己走路,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并进行自我反馈,促使自我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的技巧,从而提高谈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冯萍的.心理咨询在高校师生谈心活动中的运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5-66.

[2]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6-7.

[3]张平.论心理咨询会谈技巧与教师谈心水平提升[J].现代商贸工业,2010(3).215-216.

[4]符小灵.心理咨询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活动中的应用[J].探索,2010(11).176-177.

[5]董伟.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N].中国青年报,2004-07-05.

[6]林洁.广东掀卷大学生心理辅导风暴[N].中国青年报,2004-07-05.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 课程体系 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87-02

一、专业认同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认同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以及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包含了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职业的认同。研究显示,目前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偏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改进专业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实习实践。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掌握将来职业所需的技能,评估自己胜任的职业区域,这些都需要专业课程设置来实现。我们认为,一年级是培养专业兴趣点的阶段。二年级是真正进入专业的阶段,三年级是掌握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的阶段,四年级上学期是学生明确未来方向的阶段。因此,每一个年级都有其特殊性,在专业设置上需要考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这些都为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心理学发展的重大里程碑背后都与社会需要有直接关联。应用心理学的特点重在“应用”,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业主要设置在师范院校中,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心理学教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中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概超过240所,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越来越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非师范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定位,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课程设置问题。目前研究者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实际,要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建构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重视以上要求外,还要结合民族院校实际,突出民族院校特色。目前,民族团结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课程,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如何在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应该是民族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因此,构建民族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我校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

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设立的一个主要参照点是元培计划,元培计划的核心点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这也是我们课程体系的一大特色:提供更多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

参照元培计划,我们的课程改革主要凸显了“4+3+1”的教学模式,厚基础,重应用,多选择,在前4个学期集中上基础课,后3个学期是选修课,最后1个学期是实习+毕业论文。

(一)确立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是各类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素质,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从而为进一步的学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根据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我们确立了以下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些课程在前4个学期上完。

另外,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对于一些重复内容进行了相应处理,比如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思想主要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两门课程中详细讲述,其余课程在这一内容上略讲,把讲授要点放在该门课程的特色上。

(二)减少实验课的课时数

生态化运动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研究的外在效度高,有利于推广。心理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但目前心理学的实验设备是软件,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演示作用,单纯的实验室实验让学生对于应用心理学未来的就业方向会产生困惑。实验软件虽然直观,但与实际的生活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减少实验课的课时数。同时,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实验课有重复,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主要为认知类课程开设,普通心理学的实验课以演示为主,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课以操作和解释实验结果为主,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三)大量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实践课程的增加是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最大的特色。心理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在第5-7个学期开设,其主要特点是开设课程模块,进行小班教学,课程实行学生选修制,每班人数的上限值为30人。教学模式上以学生小组讲授为主,每个小组负责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其余小组和任课教师进行提问或评价,讲授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社会热点。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以及潜在的职业需求,我们设计了三个模块的实践课程内容: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中想继续深造的还是有相当比例的,科学研究课程模块就是为这些学生设计的,所开设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考研课程有机衔接的部分,这些课程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研究,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为今后研究奠定深厚基础,这也有利于增强应用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一模块主要包含以下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英文文献检索与分析、电生理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心理调查方法与实践、高效率学习方法与实践、研究设计与方法、心理学发展前沿、高级心理统计、心理与行为研究实践、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模块,其主要特色是操作性很强,这一部分在课程体系中占了较大比例,它们既可以满足于学生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也可以去医院、监狱、公安厅等机构做咨询教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比如自己开设心理咨询室,拓展学生的未来发展途径。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有心理咨询课程与督导、情绪管理、心理档案管理、青少年异常发展与矫正、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团体咨询、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朋辈辅导、朋辈辅导督导、学校心理素拓、民族音乐与心理咨询、民族文化与心理等。

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发展前景比较看好的一个模块。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吻合了企业目前的需求。我们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个流程设计课程,同时对于新出现的企业问题也进行关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些课程对于学生将来在企业发展非常有利,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另外,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有一些会从事公务员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可能还是重点培养对象。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我们专门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有人员测评及选拔、团队建设、企业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组织员工激励实践、环境建设与员工发展、群体心理规律及应用、组织团队素拓训练、消费心理探析及应用、管理心理应用实践、员工生涯辅导模式探究、群体性突发事件心理形成机制、民族认同心理及应用、社区及村落心理探究等。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模块可以互为支撑,课程内容互为补充。

三、试运行课程的效果

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和《朋辈辅导督导》两门课程中进行了尝试。在《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课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做6次以上的咨询,然后以督导的方式报告咨询过程,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咨询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这种学生咨询+个人体验+督导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其他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同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高度评价,对我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并表达了来我校观摩的意愿。

《朋辈辅导督导》课程的开设达到了另一个效果: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来,这样一部分缓解了咨询量的压力,使更加多的同学得到咨询服务。一些处于追踪状态的需要陪伴的同学也得到更多、更好的陪伴。在实践操作中的结果也让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也对低年级学生产生了正向影响。

四、总结

应用心理学专业定位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关注社会需求。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构建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优势的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我校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民族文化这一特色与优势,结合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模块化的、层次化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调整,在建构应用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同时,提出了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小班教学,小组教学,学生讲授为主、教师评价为辅,我们认为,这种课程体系能够为民族院校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提供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宏飞,龙.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2期.

[2]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规范,2006.

[3]高立群,彭耽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4]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5]车宏生,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6期.

[6]周鹏生.民族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第6期.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一、大学生痴迷网络的不良影响

(一)痴迷网络对大学生生理的影响

痴迷网络的学生作息时间处于无序状态,早上从下午两点开始,白天睡觉,晚上“上网”。由于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会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情绪焦虑、忧郁、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

(二)痴迷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痴迷网络使大学生孤独感增加,人格异化,情绪抑郁,人际交往缺失。现实生活中,痴迷网络的大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发怒,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症状,对社会和他人缺少爱心。对社会和学校中的不良行为,漠然视之,道德标准下降。网络迷恋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

(三)痴迷网络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痴迷网络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退,影响人际关系。由于实际锻炼的机会减少,一些大学生不善于宏观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综合应变能力欠缺。大学生通过网络与匿名的陌生人交流时,他们会变得孤立,与真实的人际关系切断开来。沉溺网络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下降。受网络交往和网络游戏的平等、无序、自由等特点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评判容易发生动摇和改变。长期痴迷网络,使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减弱,法律意识和角色丧失。迷恋网络中的虚拟生活,逃避现实的竞争和压力,丧失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悲观厌世。

二、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网络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头脑敏锐,接受新事物快,人际交往意识强烈,情感日益丰富,自我独立意识强。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群体喜欢挑战,敢于冒险,渴望友谊与爱情,希望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获得成功,受到尊重。网络满足了想象与现实矛盾影响下的幻想、玩乐、颓废的心理作用。网络交往的匿名性、信息的安全性、沟通的平等性、方式的自由性、个性化的特点,适合了大学生寻求心理安慰和认同,缓解现实竞争和压力,扩大交际范围和层次等要求。大学生能放心的在网上与他人互动,不会有现实世界与他人交际时的陌生焦虑,也不会有面对接触的危险与压力,同时可以呈现自我,使得个人的自扩大。网络的便利性与互动性使大学生能轻易地建立起新的社群关系,并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内心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接受和尊重,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这种渴望成为内在驱动力,又面对生活、学习的压力时,痴迷网络的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缓解现实竞争的压力。网络交往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来了解他人和社会,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得到认可和解脱。因此,通过网络交友,在网上聊天,成了许多大学生沉湎于网络的重要原因。

2.缺少家庭的沟通与监督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或者因沟通困难而不去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而网络正好是一个无拘无束的虚拟环境,他们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高校教育管理的缺失也是造成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原因

大学生由于压力和竞争的加大,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学生个性的差别与大学心理辅导体系效能发挥不好,促使大学生情感和注意力的转移。痴迷网络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注意到网络过度使用,可能会对自己及社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但大学生很难在迷恋初期就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同时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人文精神的培养。网络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特征并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没有因为校园网的建立而充分发挥和体现,在“抢占思想教育网络阵地”的战斗中,却更加突出了校园文化的主流,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少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失去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价值观容易发身转变,没有上网目标,缺乏网络文明意识,在千变万化的网络交往和游戏中迷失自我。

4.社会对网络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国家多次对网络网吧进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会上很多网站都是营业性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点击,势必会“投其所好”,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和不良言论,使信息的科学性、严肃性受到冲击,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痴迷网络的应对措施

1.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强化自律意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大学生要培养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上网转移到积极的现实生活中来,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来冲淡网络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网上生活习惯。

2.高校要加强对痴迷网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才环境

痴迷网络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成绩不好,受过挫折和打击、不受重视、自信心不足、无成功感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为痴迷网络的学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调节等方式进行一般性网络性心理障碍治疗,对于网络成瘾重症的学生要主动及时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极端事件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高校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庭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另外家长也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使自己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能适应子女成长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子女生活在充满温暖、充满爱的环境中,还要注意培养子女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会他们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娱乐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应加强对子女的监护,及时发现子女的心理问题。发现有因上网而产生的异常行为时,应及时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超级秘书网

4.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市场,创造优良的网络文化环境

要加强对电子游艺厅、网吧等场所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网吧的惩处力度;严格限制大学生的上网活动,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与限制;加强信息的检查与监控,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的健康,使信息交流健康、有序。政府、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规范网络经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使“网吧”、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游戏室规范化,彻底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地上网。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双传学.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扬州大学学报,2002,(2)37-42.

[2]陈迎明,喻跃龙.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成因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7,(2)86-89.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合理情绪疗法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这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对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因此经常被用来治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本文就是在一例警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心理咨询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明(化名),男,21岁,某警校专科大三学生。身高约1.75米,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父亲下岗后开出租车,母亲是工人,家庭和睦。

刘明称自己近一个月来心情低落,烦躁,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焦虑,不能专心看书,总是走神;失眠;有强烈孤独感。刘明说自己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警察,高考时报考了本省公安类专科学校,但上学后才知道将来要当警察还要参加招警考试。大学三年对自己的学业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几名。三个月前参加省里的招警考试,笔试成绩排在所考地区专业的第一名,但是面试分数低,结果没被录取,认为是别人暗箱操作把自己“挤”下去的。近一个月来总是想着马上要毕业了,下一次招警考试还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自己学的是公安类专业,家里无权无钱帮不上什么忙,很难找到别的工作。经常想如果父母有点能力,在上一次面试时帮忙“运作”一下,自己可能就考上了;父母如果在自己高考报志愿时,能多了解点情况,给自己些建议,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内心怨恨父母。现在是完成毕业论文紧张的时候,自己却不能专心,总想着考试失利的事。由于过去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与同学交往少,现在想找个人谈谈心,却融入不了同学圈子里,觉得同学都在嘲笑自己那么用功还是考不上警察,心情苦闷,感觉孤独。

二、原因分析

刘明的心理问题从社会因素上分析: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即参加招警考试失败,毕业就业压力加大;同学人际关系不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就其心理因素则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如参加招警考试失败是由于别人暗箱操作,是由于父母没有能力;缺乏有效的行为模式,对自己的认知偏差不知道如何去纠正,陷于对未来的担忧中;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缺乏沟通与交流。

三、咨询方案的制定和咨询过程

咨询师根据刘明的情况,确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做为主要的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不良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不合理是非题观念――使人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合理情绪疗法是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刘明的心理问题源于参加招警考试失败,马上面临毕业找不到工作,使求助者产生“都是由于父母没有本事”、“社会太黑暗了,象我这样没权没势的是不可能成功的”等不合理信念,从而引起烦躁、失眠等焦虑症状。引起刘明症状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考试失败和找工作不顺利本身,而是其自己对考试结果、对工作的不合理是想法和观念。刘明做为一名大学生,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也比较适合本疗法。

本案例做了四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

咨询师与刘明进行摄入性会谈,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运用尊重、共情和理解等技术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及改变意愿。解情况后告知刘明其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不用紧张。与他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其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次咨询:

向刘明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他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并同意选择此方法进行治疗。帮助刘明认识A、B、C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其问题予以初步分析。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认真思考情绪的ABC理论,并按自己情况列表写出事件A,写出A导致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找出A和C两者之间的思想原因B。

第三次咨询:

刘明反馈家庭作业:认为情绪的ABC理论有道理,自己的焦虑、烦躁、失眠并不是由于考试失利和未卜的前途引起的,而是由于自己对于考试结果、对前途的错误认知所产生。

咨询师与刘明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不合理信念:(1)我必须要考上警察才算是成功;(2)我要想招警考试成功,必须依赖家庭或他人;(3)父母必须为我的工作和前途提供帮助。刘明对问题的表面看法是以上这些绝对化概念。咨询师与他就不合理信念辩论,就其非理性信念提出质疑性问题。例如:“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只有当上警察才算是成功?“你有什么理由证明招警考试成功必须依赖他人?”“你已经21岁了,父母为什么还有义务去为你的工作前途铺路?”通过辩论,不仅要使刘明认识到他的观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认清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来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当他对这些合理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咨询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努力去改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尝试多与同学接触,如主动打招呼、积极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学会倾诉,与同学开怀畅谈。

最后给刘明布置家庭作业,向他介绍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的写法:在找出ABC的基础上写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D。要求求助者完成一份RSA。

第四次咨询

刘明反馈:已经能用ABC理论分析自己处理事情时的理念,用合理理念帮助自己调整情绪和行为,这几天感觉心情好多了。通过和同学交谈,感到同学对自己比较友好。

咨询师对其表现表示了肯定和高兴,进一步鼓励求助者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学会用合理信念使自己愉快生活,学会主动改善社会交状况。要求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所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咨询结束时,与求助者商定以后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联系咨询师再进行咨询。

半月后求助者刘明来见咨询师,表示他现在感觉很愉快,能够专心学习,论文也即将完成,和家人、同学相处融洽,表示对将来或者参加考试或从事别的工作都有信心,睡眠情况很好。

上一篇:转正书范文 下一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