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时间:2022-07-02 06:45:3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如何完善青少年的心理也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焦点问题。条件有限的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在课堂中灵活渗透,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渗透来接近专门开设心理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渗透; 语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两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追星少女因不堪父亲的重负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浙江中学生连环坠楼事件、校园枪杀案……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如何完善中学生的心理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焦点问题。因地区条件有限,无法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或者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利用自身身兼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两职的优势,尝试在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中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颇有成效,本文就此内容浅谈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在初中阶段,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和异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地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荒岛余生》《热爱生命》等都是展示主人公对生命地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荷叶母亲》《散步》《背影》等。例如在教《热爱生命》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战胜种种生死考验,其中哪一细节最令人震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拖着病躯的主人公在与病狼决斗中终因体力不支打算放弃,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生命的感悟来自现实,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看报道。面对如此惨烈的灾难,我们谁都无法置身事外。学生个个都拿起笔,表达自己或他人关爱生命的真情实感。其中我班郭爱云同学在《生命无价》一文中感叹“生命是生物体最宝贵的财产,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陈增辉同学在《感谢生命》一文中写到:“生命是一种感动,我们为之而泣,为之感伤,为之满怀着感激,生命没有自身完全的延续,只有为了爱而存在的延续……”

二、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我是语文教师,也是班主任。据我所知,现代中学生早恋属于普遍现象。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谈“情”色变。随着生理条件的基本成熟及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初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感情,但初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足够条件谈恋爱。初中语文第六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感染熏陶。

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致女儿的信》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父亲与女儿,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文反映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

再次,语文教师要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私下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我读完后,偷偷地给她塞了张小纸条,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石榴,有一次石榴还是青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石榴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老师,那我现在怎么办?”她无助的问我。我答应她替她保密,绝不会告诉任何人。我见时机已到,建议她及时转移注意力,集中力量搞好学习,珍藏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莫泊桑《项链》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她的生存状态,认为她有良知、守信、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了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应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很多学生都被保尔・柯察金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在读后感中表示今后一定以保尔为榜样,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奋斗。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会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

第二,通过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例如在学习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很多同学对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搜集他的诗词集,准备研究苏轼;还有一些同学探究课题“西北望,射天狼”集中体现的情感;还有同学研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还有同学把苏轼和西方的卢梭进行比较研究,写出很有创意的小论文――《我眼中的苏轼和卢梭》。

总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严密的计划性和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全面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德育工作是件很繁琐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更需做长期奋战,在语文教育领域,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春天。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学生健康成长,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语文教育领域,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我们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而作为班主任,又是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彭泽平.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转变的四个观念.湖南教育,2004.2

[2] 左巨清.论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 教育创部落.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的现实责任

[4] 江其堂.新课改如何实现语文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统一.科学咨询,2006.10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02

上一篇:浅谈班级的常规管理 下一篇: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