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探究

时间:2022-07-02 05:09:12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探究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也不例外。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是解决英语学习困难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英语学习中的心里障碍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心里障碍:

急于求成的心理:外语学习是掌握一种新语言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很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困难性、复杂性、长期性有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在学习新语言陷入困境时,便产生了急躁情绪。这些学生把外语学习看得过于简单,他们往往急于求成,希望只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很快收到成效。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事实上,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处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语言学习者要克服记忆单词的枯燥、语法规则的复杂多变、听力练习的单调重复等诸多困难。

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偏向于自我贬低的自我评价障碍,即正确认识自己的困难。主要特点是缺乏自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遇难而退,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便觉得自己天资不如别人,甚至自暴自弃,结果导致学习行为退缩,学习效率降低,以至引起恶性循环。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卑感,一般表现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和否定。“我不行”、“我的口语不行”、“我的听力不行”、“我的发音很差”、“我学不好英语”一这是当前大部分大学生中相当流行的自我评价。事实上,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而这些学生则习惯于贬低自己的这种能力。自卑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相当深刻和广泛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志,这种自我贬低的心理如不克服,就会转变成为自我抑制、自我挫败的心理机制,产生畏缩不前、消极被动的心理;他们就会过多地注意自己的弱点,过多地考虑“学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一个胆怯地认为自己不能学好外语的学生,必定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

畏难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学生碰到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有的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上因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以为外语难学,单词不好记,语法不好学,故采取弃而不听的态度,而干其他事情。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因为中学的外语基础没打好,主要担心自己的外语基础差,听不懂老师用外语讲课,无法消化和吸收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内容,这样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越不愿学,成绩就越差,就越丧失信心,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

厌学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学生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厌学的心理。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的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人们成长和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在思想品德和学业的成就确实能起到一种强有力的动力作用。想要排除个人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或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必须对障碍形成的原因透彻了解。

大学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错误的语言习得认识。语言习得有其自身得规律,若认识不到,必然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克服本土的言语习惯,建立新的言语习惯的过程。习惯的建立与改变是要反复的训练的,在此过程中,要付出努力,会遇到挫折,当然也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中突和焦虑。学生们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常常希望有某种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毫不费力地学会英语。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之下,往往热衷于寻找学习方法,寻找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但真正转化为行为的少,或一遇困难就会气馁而停止努力,又继续寻找新的“更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挫败感的持续强化。在英语学习中挫败感持续强化,经历多次失败后,产生自卑感,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动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认识、领悟到英语学习困难源于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错误的主观判断和确定学习目标的期望值过高,只看到表面的努力不够,于是总是认为自己学不了英语。

错误方法的持续强化。原有的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学生成绩逐渐下降,由此产生焦虑。由于没有认识到是英语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而错误地认为学习不够努力,不断强化错误的学习方式,导致焦虑不断加重,效率越来越差,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有的走向反面,逃避英语学习。

缺少化解渠道。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基础差、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导致英语学习遇到了困难,而又不愿与老师沟通,加之,某些教师因为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尊重,使学生厌烦,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开始回避学习英语,或一学习英语就感到不舒服、头痛,为自己找理由。有的学生还可能是中小学期间某个英语教师的批评、偏见等因素,产生逆反心理,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及时化解,而影响对大学老师的认知和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中学习心理障碍的排除:

务实基础,恢复学生的自信心

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基础的重要性,解决心理障碍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基础问题。由于英语学习困难形成因素的复杂性与持久性,不论是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英语学习困难的克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仅仅依靠“说教”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先通过学生自身反复的实践或练习,从易到难,夯实基础,从对英语能力的一般要求逐渐过渡到较高要求或是最后过渡到更高要求。逐步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慢慢克服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从而使之发挥自身的潜能。

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对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热情帮助,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抛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明确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建立自信,形成其学习的良好动机,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在教学中采用分步教学,分层教学,对学习要求作适当降低,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努力的信心。自卑的学生往往存在着较强的消极心理,但同时也存在着微弱的积极因素,任何人都有长处,只要教师仔细、深入地挖掘,就不难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挖掘闪光点,扬其所长的过程,就是启发进步,补偿自己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克服自卑、胆怯心理,树立自信的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英语教师首要的就是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质,不因他们一时的失误和挫折便丧失对他们教育的信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自信、积极学习氛围的设计和调整,来克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上一篇:医药学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数控大赛对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