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

时间:2022-07-02 02:28:05

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1.数学素质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掣意识的培养

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力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能让学生“吃得了”,又能让学生“吃得饱”,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学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

3.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地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要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题、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4.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做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做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

5.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语言,图形语言是直观、形象、生动的,符号语言则要简捷、抽象、精确、概括.离开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6.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数学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一个直接结果是,学生缺乏应用数学能力.可喜的是近几年全国高考和各地中考命题中都注意并加大了应用数学题的力度,把“问题解决”这个当前国内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引入到高考中,这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适应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7.注重心理指导

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个性品质和心理过程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个性品质方面,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日趋稳定并发展能力和性格。

我们深信,随着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到那时,我们的学校将成为一个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理想摇篮。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评讲 下一篇:琵琶启蒙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