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与健康指导

时间:2022-07-02 09:39:15

浅谈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与健康指导

【摘 要】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病因、治疗原则,科学合理的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配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健康教育,使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续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治疗;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2-01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症状群。主要特点是持续性高血糖。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在9.7%,其中男性在10.6%,女性在8.8%,已成为继心脑血管、恶性肿瘤之后的人类第三号杀手。为减少其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五驾马车缺一不可。所以,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及用药原则,对于指导治疗,血糖达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致病原因是由弓形虫引起的。因为大量的弓形虫寄生于大脑细胞内和神经细胞内。使人的各种腺体(尤其是胰腺)的分泌发生紊乱,弓形虫寄生于胰脏,直接破坏胰脏的细胞。当β细胞受到破坏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神经系统的失调和胰腺细胞的破坏,最终引发糖尿病。

2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治疗)

2.1健康教育: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健康讲座,给予全面健康指导,使患者按计划饮食、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掌握好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2.2 血糖监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每月监测3-4次空腹(早上6-7点)和餐后(从第一口饭开始后的2小时血糖即可了解血糖波动的大致情况。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每天至少5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患者可以每个月完整地监测2-3天,根据血糖谱的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另外,还要进行其他病情的主动监测。如症状监测: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代谢指标监测:如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慢性并发症监测:重点是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2.3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使其恢复功能,从而达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使肥胖者降低体重及增加胰岛素受体数和敏感性。饮食有以下原则:少量多餐,总量控制,固定热量,品种繁多,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保持体重适中,避免营养过剩和不足。绝对戒烟限酒、禁食各种糖类、激素(含激素食物、药品)。不食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多食富含纤维的发芽糙米、馒头、大米饭和粗粮,饮食要清淡少油、定量规律,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到生、素、酸、苦、淡及细嚼慢咽和一高四低(高纤维素,低热量,低糖、低油、低盐),形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2.4 运动疗法: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有氧运动”。最近,美国《预防》杂志向糖友推荐了一组经典的“5―10―10―5”运动模式,即:热身5分钟;接着10分钟中、低等交换强度的运动;再做10分钟中等强度匀速运动;最后5分钟则是逐渐放松的过程。判断运动强度的简单标准是:在低强度的活动中,能够轻松交谈;在中等强度中,交谈时你会略有气喘吁吁的感觉;在高强度运动中,不太容易连续说两三句话。热身时以慢跑和拉伸运动为主。而变换运动强度的优点在于,你可以选择几乎任何类型的有氧运动。室外运动如步行或跑步,室内如踏车或跑步机,水上运动则选择游泳或水中韵律操等。接下来1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加速消耗热量。最后5分钟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对前面运动中活动不够的部位进行补充锻炼。以此达到加强心肺功能锻炼,增强体质,降低血糖、血脂,维持正常体重,改善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功效。

2.5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分为四大类:促泌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增敏剂和胰岛素。

2.5.1 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和释放胰岛素来降糖。促泌剂主要有两大类: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适用于非肥胖Ⅱ型糖尿病,而超重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则不宜首选,老年患者应慎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适用于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和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但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孕妇、乳母及12岁以下儿童和Ⅰ型糖尿病者勿用,空腹时禁服。

2.5.2 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粘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就是抑制这一类酶,可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主要包括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适用于Ⅱ型糖尿病通过其他药物控制不佳者或Ⅰ型糖尿病配合胰岛素治疗,减少胰岛素用量,稳定血糖。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不能做为Ⅰ型糖尿病的首选或主要治疗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只是暂时缓解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2.5.3 增敏剂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增敏剂药物有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适用于中年以上偏肥胖而经磺脲类药物或运动治疗失败者及Ⅰ型糖尿病波动较大者。有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等则不宜使用。有其他严重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活动性肝炎患者禁用。

2.5.4 胰岛素:功效:促进合成代谢:①调节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促进糖元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②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③调节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种环节增加蛋白质合成。

适应症:①重型糖尿病;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或乳酸中毒(要建立和维持电解质平衡)。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变)和进行性视网膜、肾、神经等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各型糖尿病。低血糖、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忌用。

综上所述,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病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战胜疾病,就必须学会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遵守饮食规则,适当运动,常态工作,遵医嘱,戒烟限酒,按时测血糖、尿糖,定期全面复查,预防控制并发症,延续生命。

上一篇:龋龋齿的病因与防治 下一篇:中心静脉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与一次性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