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02 08:53:14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历经定额计价、03清单计价、08清单计价方法这几个变革过程,同时我国多个地区的建设工程实践证实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计价模式,是一种科学严谨和先进的计价方法,适应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讨论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适应性,清单计价规范应用中的问题及需改进的几点策略建议,以待发挥清单计价机制的优势,更有效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造价的质量。

【关键词】计价规范;工程量清单;造价管理

1 前言

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政府定价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市场形成机制,基本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频频出现失真失控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引起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工程造价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的中间环节多、任务重,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信息化的管理水平,积极收集有效的造价信息,确保工程造价确定的前提是正确、科学和合理。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策略,建立专业化的造价监管机构,对整个工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造价管理的每个环节在其监管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张。

2 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现行《08清单计价规范》的部分条款有失公平,这样难于产生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

1)风险分配条款易发生纠纷。根据《清单计价规范》风险分担的原则,招标文件中应该约定风险内容和风险范围,但现阶段大部分的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基本上照搬示范文本,并没有相关明确的说明,约定的内容、调整范围不完整。建设单位或者机构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最喜欢用“投标人必须考虑在施工期间的全部风险”这一句话将风险推给投标人,这存在明显不合理公正的竞争机制。

2)清单综合单价调整规则不尽合理。《清单计价规范》的4.7.5条“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增减,该项工程量变化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位;该项工程量变化在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综合单价及措施项目费应予以调整”。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中的工程量表现出来的增减,在现场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代表着施工进度计划中工序持续时间的调整,使用关键线路技术,则可能引起后续工作的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关键线路的改变。如当发生了几项工作的交叉干扰与调整,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所以对于综合单价的调整条件的订立不能简单的只考虑调整工程量数量的变化,还应考虑其对整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带来的联动综合影响,是否会给后续工作的实施带来不便,是否会给其他工序施工增加费用等,这样来权衡是否对综合单价进行调整。

2、招标控制价有时确定的滞后性和其不合理性。招标控制价一般性会在开标前三天公布,但实际上由招标控制价编制单位在至少半个月以前已经提交给建设单位进行审阅,这期间的价格变动不会在控制价中体现。同时建设单位对招标控制价会进行过低压制,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打折,这基本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一个恶性风气,这严重违反市场价格规律,造成价格过低现象,造成中标者的价格存在不合理性。

3、工程造价行业管理体制不规范和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部分地区在造价文件编制和审核流程中存在制度上缺陷,因为制度规范不严密并且没有严厉的惩罚制度,造成了部分造价人员借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损害他人的利益,部分造价人员和施工单位进行私下沟通,不认真对工程量进行核对,只是按照一定协商比例进行审核等恶劣现象。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层次不齐,入门门槛又低,造成不同类型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真正发展。

4、施工企业缺少自己的企业定额,大多数企业还是使用的江苏省定额计价表来进行报价,这对于施工企业的投标竞争幅度优势打了折扣。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多数企业管理体制和自身重视程度原因。《08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之一是“统一量、竞争价”,如若施工企业不建立自身的企业定额,那招标控制价将形同虚设,因为投标企业和招标单位的量和价的标准统一,投标报价基本等同于招标控制价,使得招标控制价变得毫无意义,无法发挥清单计价模式的竞争作用。

3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改进措施

1、从根本上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造价确定的科学、真实及合理。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必须将风险分担细则明确,不能一句话统一概括。管理机构应该明确各类工程经常发生的风险类别和范围,未列的则归为不可预见风险,如若发生可由仲裁机构仲裁风险承担人。管理机构必须保持风险分配的中立,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设单位或机构不能将未列明事项以不公平的态度以“投标人必须考虑在施工期间的全部风险”而将风险全部推给投标单位。必须明确投标人考虑的所谓全部风险范围和幅度范围。

2、《清单计价规范》中在明确工程量变化幅度范围及对分部分项总体影响幅度的同时,必须明确如对施工组织设计、后续工作持续时间、关键线路或工期造成实质影响时,其综合单价和措施费的调整方法。这样有利于维护承发包双方的正当利益,减少纠纷发生的概率。

3、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政府干预建筑市场以及所谓行业保护、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的滋生,个别实权人物操作建筑企业,,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这些都不可能真正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真正的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行政部门的工程造价规定。

在招标控制价确定的问题上,建设单位和政府行政管理单位必须让其作为投标单位真正公平竞争的平台,不随意的压低和扭曲价格,虽说现在实行一般项目最低价中标原则,但其最低价的竞争需要有个公平市场化形成的平台,不能为了中标而导致价格低于成本价现象产生,这样不利于后期项目质量的形成。而如何确定是否为其成本价,应该有明确规定,很多地方正是因为这种含糊其辞的语言造成了投标单位恶性竞争,从而造成施工质量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4、加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和个人的资质管理制度,对于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也要加强,同时建立自律制度、公示制度和风险约束机制。对于造价咨询企业和个人的公示制度和奖惩制度必须加强,通过公众来监督,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5、在目前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定额体现了竞争的优势,只有投标单位根据自身的企业定额进行报价才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水平,才能确定自身针对项目的潜在利润率。平时要注重各类资料的积累,立足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兼顾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性进行编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检验,力求企业定额的合理性和技术经济超前性。

4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我国建筑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市场竞争机制和清单计价模式下,完善我国造价管理体系完善,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做到清单计价模式与我国建筑行业真正配套,真正做到由市场来决定工程价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上一篇: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有关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