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7-02 06:20:13

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谈到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不少高中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困难,进而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我们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些现象,认真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地去改正他们的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第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胆怯阴影存在。第二,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第三,是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第四,是现有评价制度。对学生而言,次次考试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学生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1)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例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会使学生产生“滑动摩擦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的错误结论。

(2)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方式。学生容易按照习惯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化”的困境。

(3)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例如,在电场学习中,问学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回答和重力做功有关。这是由于没有能真正理解物体做功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所导致的。

3.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

(1)当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在物理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物理情境在教学中不受重视。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与社会背景下,有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忘记。这种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普遍。

(2)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完整、不够确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创设物理情境并不明确。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措施和尝试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妨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兴趣的加浓,认识能力的提高呈现螺旋式上升。

2.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实验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新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3.我们教师要做好三个面对

(1)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例如,讲授“平抛物体运动”时,教师从众多抛体运动的生活例子中指出平抛运动,让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来引导学生,平抛可分解成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运动;再以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启发学生,使其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规律;然后从具体应用题中检测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掌握情况;最后还要在“类平抛”应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平抛运动规律,还明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道物理研究的一般性思维方法。

(2)面对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即物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还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

(3)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我们客观评价,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物理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作者单位:包 钢 第 一 中 学、 北方重工第三中学 )

上一篇:译者主体性在非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下一篇:对课堂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