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审美的共通性

时间:2022-07-02 06:04:38

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审美的共通性

摘要: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有其共通性,而且在审美心理过程、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共通性涉及较少,还有待深入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建筑美学;建筑艺术;舞蹈艺术;审美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35-01

一、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共通性研究的意义

如果说:“建筑是冰冻的音乐,舞蹈是流动的音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那么,舞蹈则是流动的、韵律的艺术!舞蹈是人类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在声音形成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用手势等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了。舞蹈在漫长的发展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走过了一个从实用性、娱乐性又到表演性的过程。舞蹈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在时空中运动的动态艺术,也是融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等综合艺术。人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意识到即使是距离最遥远的门类,也可以在超越艺术实体的境界中得到融合。特别抽象审美与具象审美在审美活动中的奇妙变换与融合,从而探索美的生成机制。

二、国内关于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共通性研究的现状

(一)节奏、韵律等外部形式特征

学界对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在节奏、韵律等外部特征上的探讨可以说是最丰富和集中的。宗白华先生曾对舞蹈做了形而上的把握,认为舞是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音乐在与舞蹈的配合中升华,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和建筑的艺术》中说道:“ 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像。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就是一个有趣的的例子。由下看上去,最下面是一个扁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上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坐;平坐上面是一圈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是塔的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再上去是十三层檐子,最上是攒尖瓦顶,顶尖就是塔尖的宝珠。按照这个层次和它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大致(只是大致)可以看到(而不是听到)这样一段节奏”在对它的层次进行分析之后,为之谱出一支曲来,这在中国建筑界内外被传为佳话。建筑用音乐来诠释尚且有如此之不同凡响效果,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与舞蹈诠释生命的形态更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奇妙关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论述《园林品赏与审美文化心理》的时候曾提到,节奏和韵律,正是“建筑、园林中无声地流注着的音乐的精神”,并将这种无声韵律的表现形式分为对称协调、比例、重复变化齐一、层递、循环回旋五大类。这与舞蹈的外在形态很像,不过舞蹈不仅仅是动作形式的外在表现,它在动作形式之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二)时空感交织的内部欣赏过程

一般说来,建筑被归为空间艺术,而音乐被称为时间艺术,舞蹈则是二者的结合体。因为建筑是冰冻的音乐,舞蹈是流动的音乐。从艺术角度讲,流动与凝固的状态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状态,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艺术灵脉与潜质;都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及陶冶。它们虽各有其完全不同的界域和词解,但它们统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

漫步于建筑当中就是一个时间流动的过程,而欣赏舞蹈也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抽象的空间。陈志华先生在《建筑艺术散论》中单辟一节阐述他对于“建筑是 凝固的音乐”这一观点的看法。他认为,建筑之所以常常被比作音乐,就在于“建筑不仅是一个空间的艺术,而且是一个时间的艺术”,“从门廊到大殿,艺术处理就像音乐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如舞蹈中的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三者都有旋律的重复。

舞蹈是艺术之一,于四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自然”和“人文”两极端之学科之桥梁作用。“时空”运用性特强。

1.审美主体的心理通感

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审美共通性不仅仅在于其形式等外部结构特征,更重要的,还在于由这些形式特征所引发的审美主体的心理和情感感受。舞蹈与建筑虽是不同的门类,但都有着艺术的魂魄与灵脉!它们的展现处于动与静之间,其实质都是一种魂魄的展现!都是艺术创作的源脉及精炼!它一旦与人的灵魂交融,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就会自然的提升艺术的感受、想象、及释放等可贵的能力。艺术享受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就是达到一种“虚静若动”的感知!在静中体验动的旋律,即在凝固的本体中感受震撼心灵的动律!

说到建筑,我们可以联想罗列出许许多多大气磅礴、流光异彩、几何缤纷的艺术胜境!那矗立在塞纳河旁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那富丽堂皇的著名的罗浮宫;那神奇悠久的埃及金字塔等等;以及我们自己疆域的各地,那一座座透着灵性的、风格各异的楼盘寓所,如北京古香典雅的四合院;天津精巧别致的五大道,青岛高低错落、神话般的红砖绿瓦,还有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竹楼,小桥人家等等;这一切静的物质中都真切的透出一种生动、鲜活的艺术内质,或大气磅礴,或端庄典雅,或轻柔如纱!

说到舞蹈,我们又可以自然的想象出各种舞蹈流派透出的神韵精华!如国标舞刚柔相济的韵律;民族舞轻盈独特的柔美;芭蕾舞舒展高雅的绽放,以及现代舞炽烈燃烧的激情,都深深映照出艺术的巨大魅力!那舞中的举手、投足、抬头、扬胸,还有舞蹈的灵魂之器、即清澈灵动的眼神,会将整个流动的形体化成语言,将其升华到一个至高至纯的境界!历史、时代流中体现的精神同构。

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作为时代精神与社会精神的产物,必将体现出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20年前,杨丽萍用《雀之灵》里那只充满灵性的手,在我们心海里镌刻下令人无法忘怀的印记。“舞蹈是生命的一种体现,它不是空泛的东西,如果空泛了舞蹈就没有灵魂了。

2.建筑、舞蹈、音乐

当人们欣赏舞蹈的时候,不会想到除了舞蹈形态以外的因素,而建筑师则会考虑如何运用它的形体美来诠释建筑的价值与建筑的功用价值,如何以它的外观最直接的为人们所感知的,空间的、体积的、造型的、线条的、形态的种种因素,构成人们对建筑的审美经验的核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人是自然的,谁也不喜欢生硬机械的建筑环境,这就要我们以生命的眼光去看待建筑。杨丽萍说“原生态”是最自然、最接近人性的表现形态,它是根据生活、根据人性而来的,它是质朴的。就如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鸟巢、水立方等外形类似于原生态的建筑渐渐地融入到人类的环境中。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建筑与舞蹈之间有一座桥梁,因为我们的精神结构,在音乐与建筑两种情境中是相同的。

三、审美主体在建筑艺术与舞蹈艺术共通性中的重要性

前人关于建筑艺术和舞蹈艺术审美共通性的探讨时,重点关注两者在审美客体的特征,尤其是建筑和舞蹈的结构和形式,如和谐的比例、能被人感受和理解的方面。也有许多建筑家和舞蹈家谈到了自身在实践创作上从对方汲取的灵感和体验。他们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更是充分向我们展示了研究建筑艺术和舞蹈艺术审美共通性研究不应当止步于其客体共通的审美属性,还应深入挖掘在审美主体情感、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审美价值等多方面的共通性,因为两者不论是何种结构和形式,能够引发人共通的审美感受的,最终还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被这些结构和形式所唤起的人的心理反映和情感反映。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梁思成.拙匠随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析我国动漫产业下的手机动漫数字化 下一篇:浅谈中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与画家创作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