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时间:2022-07-02 04:40:46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摘要】自从多媒体走进课堂,就以它独具魅力的特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直观形象、生动逼真、信息海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光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充分创造出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0-01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课件直观单一, 限制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解读能力的弱化,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降低了学生语文素养。如:三年级《五彩池》一课,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多少有所了解,但对书中描写的色彩变化,并没有亲身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是凭借文本对五彩池的精彩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在大脑里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真切,形状如此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先给学生展示五彩池视频,孩子的想象必定被画面所框定。多媒体展示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象,那这样的展示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所以,这样做反倒限制甚至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误区二:课件预设局限性大,课堂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僵化古板,无灵活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课堂生成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演示内容和演示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设计好的课件按部就班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急了,想方设法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引到课件上,真是手忙脚乱、狼狈不堪。课堂的生成被多媒体的预设左右,结果课件、老师成了主角,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误区三:生搬硬套,缺乏实效, 活跃了课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以它独具的传统教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走进校园之后,学校及有关部门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推优课、公开课也无不采用这种形式,这些都在告诉老师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课堂不用多媒体就是落伍。于是有些老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生搬硬套,将多媒体拖进课堂。造成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只要多媒体课件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的现象,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角落。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同一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生命的献身精神。仔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以多媒体应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潭的评课标准,生搬硬套,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分散学生注意力。结局是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

误区四:色彩缤纷,声音悦耳,喧宾夺主,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说到底,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它不是主角。可我们有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文字大小、颜色选择不当;按钮奇形怪状,指向性不明;还有的课件中设计有活动的或翻转的图标,它们对理解文本无任何帮助,但它很吸引学生眼球,学生往往每隔几秒就会有意无意识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而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纯粹是干扰。这样的课件,、喧宾夺主、画蛇添足,违背了小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使用效果。

二、巧妙应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巧妙应用多媒体,充分彰显它的优势,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点去思考:v一w、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v二w、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的原则,活化课堂教学。v三w、简洁明了,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课堂。v四w、紧扣学科特点,慎用、巧用,切勿喧宾夺主。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中弘扬民族文化的方法浅述 下一篇: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思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