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02 01:23:47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小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践,是当今教育的总体目标。课堂上,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8-0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所以,要真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认为,即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最主要能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在教与学中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转换方式,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

21世纪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些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游戏等对中小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更何况现在的每个家庭都已普及电脑,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成了普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使他们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

(一)创设情境目标,激发学生成功欲望。 比如在学习了“发送电子邮件”的课堂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如果只让学生自由地发送一个简单的内容到班级的设定邮箱中,可能会有许多的学生毫无目的胡乱写一两句话就发送交差了至。到不如让班级及班外学生之间相互索要邮箱地址,给对方发一些祝福的话,或是赞美的话,或一个谜语…..。如在遇到节日时,能给对方发一张精美的贺卡等,我想,一定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

(二)找准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兴趣。 尽量少批评,多鼓励。教师学会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也让他们在困难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在创新和展示中获得快乐。 初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在计算机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想象的。在制作电子报刊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插入 “自选图形”并“给它着色”。在教完书上这节内容后,我启发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能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到下一节的课堂上,我会将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屏幕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欣赏着、讨论着,发出一阵阵赞叹、时而嬉笑,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结果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二、利用学生的生活兴趣,完善教材的“任务设置”

中学的教材内容中,任务设置是“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第二部分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上机操作,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及掌握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教材中每节课程后面有“小技巧”、“试一试”、“议一议”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设计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目标再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不过,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待解决的问题去学习。

如: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要求:

(1)有自我介绍、创意标志图片。

(2)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3)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

学生们设计的名片形式多样,色彩艳丽,意义非凡。下课时学生们意犹未尽,“张设计师”、“蔡董事长”“刘经理”…..他们高兴地说着笑着离开教室,学生快乐,我亦开心。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是上理论课还是在上实践课,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从而学会自主地学习。

上一篇:语文教学重在阅读 下一篇:静水流深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