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时间:2022-10-26 10:47:19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摘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新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学习方面。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条件。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体育教师如何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呢?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发展;良好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8-0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四个学习方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课程目标一个重要的学习方面,其一、在心理健康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其二、社会适应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它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因素构成,可见,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根本所在。

个性培养是个性特征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其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1.体育课堂教学是开放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教育,学生不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内的课案前,而是处在一个宽广的操场上,有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草坪,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可以尽情游戏、运动、练习、竞赛和评价。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2.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这就说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交际等能力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活动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与发展。所以说,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交际等能力发展。

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活动和运动中,学生最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爱静、善斗与怕事,勇敢与怯懦,粗暴与文静……都可一览无遗。对此,我们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影响、引导、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客观存在。 由于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在体育活动、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当然,这种差异有时在班与班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也许这是群体差异。例如,我们所教过班级中,虽是同一年级,但这个班爱乒乓球,那个班喜篮球,而另一个班则好玩足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样,而是从班级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就受到很好的效果。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学习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例如我曾经任教的某班,胖墩占了班级人数近一半,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点,每一节课上我都和那些所谓的“运动差生”们打成一片,时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愉悦。后来我惊人地发现,他们无论是体能还是技能测试多不比其他学生差,学生自信心十足,自我意识长足发展。

4.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训练。 体育课的运动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引导、促使学生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5.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体育教师只能发挥一个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运动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让他各自充分展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独立思考,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多时间的自由,变学生体育学习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变怕学、厌学、混学体育的心理为愿学、敢学、爱好、好学、会学、善学、乐学体育,达到学习体育的最高为理想境界。

6.建立民主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 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同时学生之间更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亲密无间、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另外,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选用上应尽量生动有趣,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尽量灵活多样,在教学手段上应尽量幽默风趣。适合学生的身心实际和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中锤炼自己的良好个性。

三、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反作用

1.学习体育的兴趣受个性的直接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内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样不是天生的,它总是在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学习,练习训练中逐渐产生并发展的,并通过无数次实践活动逐步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最活跃、最复杂、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体育教师会经常地发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显得很消极很马虎,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练习或训练,就会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同样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性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反应灵活,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冷漠,反应较慢,运动技能较弱。如果忽视了这种个性差异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不良局面。

上一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心得 下一篇:如何搞好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