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01 08:12:31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断阳性的血液样品资料,对阳性样品进行培养后,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 共培养485例阳性样品,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检出410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85例,符合率为84.54%。485例样品中,革兰氏阳性菌(G+)87株,占总数的17.94%;革兰氏阴性菌(G-)398株,占总数的82.06%,两种方法检测G-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能达到快速确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盲目用药。

关键词: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价值比较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严重,导致耐药菌的出现进而引起抗生素的治疗失效[1]。临床上,做好细菌的临床检验,确定各种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临床用药的前提和依据[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智能化、自动化的医疗仪器已经在临床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先进的医疗仪器具有其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的优势,但是通常自动化的医疗机器往往价格均较为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药敏试验法和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目前在基层医院的检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菌血症及败血症患者及时的获取有效的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断阳性的血液样品资料,对阳性样品进行培养后,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检测结果,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485例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断阳性的血液样品,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北京伯盛泰科技有限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2第2400316号),细菌鉴定时所使用的API鉴定板条(Remel Inc.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1104号)。其他仪器及试剂包括: 细菌鉴定、药敏综合板、药敏纸片(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2403040号)、MH干粉、血平板(济南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济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400066号)、巧克力平板(乌鲁木齐宏信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乌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400089号)、麦康凯平板(成都瑞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川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400016号)、无菌拭子及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1.2 方法

1.2.1 直接药敏试验 从全自动血培养仪取出阳性样本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部分样品并加入无菌离心管中,置入离心机内进行离心1500rpm,离心5min。然后吸取离心管上层清液置入另一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后,对沉淀物进行0.9%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收集均细胞黏液行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结果为常规菌则接种到MH-平板上,无菌拭子涂抹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G+)呈链状,则以MH+羊血平板并进行初步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适当酶试验,最后调整菌液浓度到6.2×102cfu/L涂到综合板上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

1.2.2 常规药敏试验 同样无菌环境中取阳性样本接种于各种不同平板,放置于温度为35℃,5% CO2的孵箱中孵育18~24h后,之后进行革兰染色。同样根据染色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酶试验。

1.3药敏纸片选择 一般情况下,革兰阴性杆菌(G-)多选择头孢类抗生素,革兰氏阳性菌(G+)多选择β-内酰胺类、部分万古霉素及大环内酯类。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共培养485例阳性样品,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检出410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85例,符合率为84.54%。485例样品中,革兰氏阳性菌(G+)87株,占总数的17.94%;革兰氏阴性菌(G-)398株,占总数的82.06%,两种方法检测G-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使用的增多,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率逐年增高,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高,这往往诱发患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和菌血症是临床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因此快速准确的药敏试验与细菌鉴定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故高效、快速耐药性试验和细菌鉴定在临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从而能快速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治愈率[6]。

目前,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以常规药敏试验最为常用。其基本原理为临床定性试验,往往通过测量抑菌环直径与抗生素的抑菌浓度来设计相关试验。由于该方法对环境和设备等条件要求较高,在临床推广方面造成了许多不便;其次常规药敏试验检测所需时间一般较长,通常在2~3d后才能获得试验结果,没有得到药敏结果前,往往只能依靠医生临床经验去判断,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此时,对于感染多重耐药性细菌的患者临床疗效往往较差,并且导错过误最佳治疗时间,从而加重病情[7];该方法还存在误差率偏高,相关文献报道,在测量抑菌直径时误差约在±2mm左右[8],忽略误差后准确率约>95%。种种条件均限制常规药敏试验快速、高效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最早是1973年提出后便逐渐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1986年美国Fincgold等人再次提出这一说法,他们认为直接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药敏检验,可达到快速、高效检验目的[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能达到快速确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盲目用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3):739-740.

[2]王亚霞,苏振杰,任凤秋.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41-42.

[3]鑫海.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细菌室间质控中的评价[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22-23.

[4]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38-140.

[5]漆坚.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5):397-398.

[6]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J].Tweenty-first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2,M100-S2232(3):62-78.

[7]李慧.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05-1706.

[8]陈欢欢,文怡,刘根,等.焰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中应用分离胶试管的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5):156-157.

[9]田月如,阮斐怡,刘红,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直接鉴定药敏试验[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3):220-224.编辑/苏小梅

上一篇: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相关因素 下一篇:B超图像的乳腺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