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时间:2022-05-10 08:32:49

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对患者发生在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发生再骨折部位多为股骨颈(49.44%)、椎体(27.78%)及前臂远端(22.78%)等。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室内跌倒(47.22%)、室外活动(21.67%)、登高跌倒(16.11%)、乘车颠簸及提重物(15.00%)等,其中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访半年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667,P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再骨折;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造成骨质总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现再骨折的概率为20%左右,该病症具有外伤力小、愈合率低、致畸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2]。为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我院对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X线骨密度检测结果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排除骨炎症性病变、继发性骨肿瘤、暴力及软骨病造成的骨折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69.6±2.4)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64~81岁,平均年龄为(68.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解、询问,并检查X线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再骨折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3]。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用例数及率表示,P

2结果

2.1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合患者的检查及询问结果,发现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发生再骨折部位多为股骨颈(49.44%)、椎体(27.78%)及前臂远端(22.78%)等。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室内跌倒(47.22%)、室外活动(21.67%)、登高跌倒(16.11%)、乘车颠簸及提重物(15.00%)等,其中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年龄的增长导致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因此,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较多[4]。本研究结果提示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老年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发生应急及跌倒情况下,无法进行身体平衡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下降会造成摔倒[5]。②股骨颈是躯干受重力的主要受力点之一,一旦出现外界作用就很容易发生骨折现象。本研究中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人数显著多余男性患者,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长,女性骨骼中的骨钙、骨量会随之显著减少,大部分女性在老年阶段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现象,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很大[6]。本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时,因此,我们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老年人减少跌倒及再骨折的发生次数[7]。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哦减少因跌倒造成再骨折现象,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①心理护理。老年人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下降阶段,很多疾病相继发生,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背疼痛、四肢酸痛及下肢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现象会使老年患者产生恐惧、烦躁等消极心理。因此,需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8]。②健康教育。向老年人普及骨质疏松症状及预防知识,通过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的宣传科有效防止或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9]。③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防止老年人骨钙、骨量的减少,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因此,需为老年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老年人每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能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如:粗粮、水果、蔬菜及奶制品等;均衡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少盐、少钠。④运动护理。如患者无运动能力障碍则可进行如慢走、太极等适当运动。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并且能促进钙的吸收[10]。锻炼以患者舒适为宜,不宜过猛,持之以恒方可达到效果。经过上述综合护理,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该因素需对患者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减少或避免再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顺武,万双林,马彦.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形成后再骨折与心法椎体骨折的相关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01):86-91.

[2]罗文正,陈诚,唐廷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3):269-271.

[3]葛瑞,梁志强,宁飞鹏,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2):171-174.

[4]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

生,2013,51(03):120-122.

[5]区晓鸣,陈丽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42-143.

[6]张苇,王玉环,陆宁.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7]ljosa, Matejci Dinko, Vidovi Mihovil, Ivica, et al.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plate of 3- and 4-part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complications and functional outcome[J].Acta clinica Croatica,2013,52(1):17-22.

[8]赵明妍,谷岩梅.运动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56-58.

[9]肖亮,吴艳平,蒋冬花,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健康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1):3505-3507.

[10]陈海珍,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222-1223.

上一篇: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mir―223―3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