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体察存在

时间:2022-07-01 04:43:04

女作家王芸的中篇小说《虞兮虞兮》是一部很容易被忽略的力作,它很容易被我们不经意地归到某一类小说写作当中。

一个失去了丈夫的余熙,带着年迈而衰弱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挣扎在只能够被称为“苟活”着的生活底层,这就是《虞兮虞兮》的故事线索。婆媳关系、母子关系、底层、下岗,这些当下现实生活中的难以承受之重,似乎注定要将这部作品带向当下社会现实中让人屡屡不忍卒睹和卒听的残酷现实。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虞兮虞兮》用最轻描淡写的方式处理了被绝大多数人公认为的日常生活中的“难以承受之重”,而将关注的重心,转向了一个现实人物的存在真实上,这种存在真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视觉、听觉这些表象化的感觉能力就能够捕捉得到并揭示清楚的,它往往更需要我们用心灵,用同情,用理解去感受,去体验,去体会。

余熙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与这个世界之间的敏感联系,但她又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为这种联系所束缚,一直到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她才逐渐清晰地感受到了生活之痛――这是她与这个感觉世界最真实的感知方式――她经历了一次猛然的“觉醒”,但即便如此,她也既没有对包裹着她的生活坚定地说“不”,也没有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这种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一如既往地沿袭着现成的生活。余熙在经历上述“剧痛”的过程中,开始表现出某些观察自我和精神上情感上抚慰自我的意识与能力,也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余熙已经是一个正在走向“自觉”的敏感的生命。这是余熙这个人物形象给那些依然在生活中奔波、寻觅、承受、奉献、轮回的人们的一个安慰,也是对一种走向内心世界的自我解决方式的昭示。

但《虞兮虞兮》并没有因此而表现出某些神秘主义的或者唯心主义的朝向,也没有表现出某种虚无主义的或者类似的厌世主义。余熙对电影《霸王别姬》的特殊感受,只是一个一直被期待着并被等待着解开的隐喻,这个隐喻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余熙与她的生活之间的一种带有某种宿命的神秘色彩的关联。事实上一直到余熙真正地将自己关起来,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近距离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才逐渐地意识到余熙冥冥之中一直在隐约期待着的,似乎不过是一次真正的、近距离的自我观察和审视,一次在他人的情感遭际中寻找到自我存在的本质性东西的个人努力,同时也是一次迟到的自我释放。当余熙明确地感觉到这一切的时候,她与自我、与生活、与周围的人,或者说与人,也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自觉意识。这是一种游离于入世与弃世之间的新的自我存在状态。

作为一个小说文本,《虞兮虞兮》有着一个非常中国化、非常日常生活化也非常当下化的外部形式,无论是故事形式还是叙述方式。但是,在这些形式之下,《虞兮虞兮》在文本上又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敏感与自觉,这种敏感与自觉,可能也是这部小说能够成就余熙这个文学人物的原因之一。而且,在余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当下意识和当下感,那种沮丧与失败感,隐隐约约地弥散在余熙那些“踌躇”着的思绪、情感与欲望之间,而余熙也用一种“踌躇”,一种“无所适从”,一种“难以取舍”的过程,表现了当下生活中的存在真实。这是一种具有力量的存在真实,因为它牵连着过去与当下,甚至还关涉到可能的将来。而我们应有的共同关注,也因此而起。

上一篇:这个“宝贝”很健康 下一篇:韩剧的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