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创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2-07-01 04:15:18

基于非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创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摘 要:从浙江某高校大学生创业素养调查结果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素养基本状况,并指出高校和创业学生个体应以团队训练模式提高创业意向学生群体的自信度与成功欲望、社会责任感与诚信、内控力和自我困境激励能力等身心素质;以任务驱动模式提高创业意向学生群体的机会识别能力、行业认知能力、营销和服务技能、风险管理等创业基本技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养;非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76-03

在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教育与养成目前被各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所重视的背景下,在排除了创新素质这一特别的能力条件下,研究小组制作了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调查问卷,针对浙江某高校创业实验班、部分非创业实验班但具有创业意向的创业学生共发放问卷830份(不分专业、年级和性别),回收812份,有效问卷802份。本研究以下数据都是针对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

一、大学生创业素养现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身体素质是个体进行创业等职业过程中必要实现的基本载体,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完成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艰难期的意志体认。在被调研的学生群体中有60.98%的人认为在长时间的压力学习环境中偶尔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出现,12.80%的学生会有时出现身体不适,6.10%的学生经常出现,有20.12%的学生从无出现过。从此结果可以看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群体身体素质基本能够支撑创业期的硬件要求。与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的学生的6.10%的比例数据相比较,有6.67%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身体锻炼,有63.64%的学生有想起来就进行身体锻炼的行为,仅分别有6.67%和23.03%的学生能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锻炼和有固定锻炼时间。身体状况和身体锻炼方面的这个数据虽然没有直接相关,但也能够体现出来一定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仅有1.21%的学生无健身意识,其他98.79%的学生都认为身体素质与未来职业和创业有很大关系,应该锻炼。这说明,这些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了有健身意识但极少有相应健身行为产生。这种现象必然会引申到另一个侧面的信息,即学生群体中是否有比较良好的意志力来完成自我职业规划的内容。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特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和创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内部保证,是创业意识体现的原动力和内驱力。

1.风险意识与风险责任管理。在被调研的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群体中,具有风险意识的学生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在面对一个成败率分别为50%的创业项目的时候,分别有88和562名学生选择了肯定会投资和可能会投资的选项,有投资倾向的比例占全体被调研学生的81.10%。这说明,绝大多数被调研学生具有风险管理意识。在面对风险责任的管理的过程,学生的责任选择意识也是值得欣慰的。在提到与合作方共同决策项目,但处理项目失败后的责任归责问题上,有93.87%的受访者认为责任共担,只有5.52%的受访者基于各种原因将责任归合作方。

2.自信度与成功欲望。自信的程度决定了创业者在面对具有风险或较大压力的创业项目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成功欲望的强烈程度更能影响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坚持。受访群体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成功预测来体现出自信程度的题目中,有25.61%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有很好的创业项目并能取得成功,58.5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成功的可能,仅有1.83%的学生觉得可能会一事无成。由此说明,学生群体中对未来创业职业的成功自信人占据多数。而对于完成项目进而获得成就感的成功欲望的题目选项作答中出现了与自信度相关的数据显示。问卷中用人方给出一个项目,必须花大气力才能完成,但不要求一定完成,要受访者选择如何做的问题上,选择必须完成的人占43.29%,试着降低难度完成的有37.80%,尽量完成的有17.07,无所谓的人占1.83%,正好与成功创业非自信者的比例相似。

有成功欲望和自信程度远不能支撑起创业目标的发展和可持续,其中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呈现。在面对问卷中需要完成一个花费很长时间、必须晚睡早起甚至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的项目任务中,有39人选择因太累而不愿意做,有293人选择在有人陪同的条件下坚持完成,有469人选择虽累但努力完成以强化锻炼。由此可以看出超过58%的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而有36%的学生是有吃苦意愿但意志方面可能不大坚强,需要一定条件支持才能完成。

3.社会责任感与诚信。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创业项目得以长足发展并得到社会支持的有效内部促动因素,同时也是每个创业者及其职业者必须遵守的社会准则。但受访者在遇到社会对企业家要求必须有慈善行为和自然保护的行为,你的看法是什么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困境,超过5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应该做到,而竟然有22.50%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企业家的自主选择,不应该要求都做到,17.5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就是企业的一种宣传,甚至有2.50%的受访者认为无须慈善行为。这就对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提出了严重挑战。

而在诚信问题的态度体认方面,针对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但后期发现有质量问题,在是否主动邀约消费者退换和企业亏损利益选择面前,仅有1.83%的受访者选择不退换产品,21.34的受访者选择在市场舆论压力环境下有条件退换,而超过76.8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主动邀约退换产品,在这76.83%的群体中,有43.29%的受访者是以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选择的,有33.54%的受访者是以企业声誉为准则进行行为选择的。

4.内控力和自我困境激励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如意现象,这时就需要对这种不如意的困境进行正确面对和良好的促进。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有57.67%的受访者被认为是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而41.72%的受访者被认为是有条件的自控力,即虽有自控能力,但在外界过多的影响之下会产生一定松懈现象。与此相适应,有30.49%的受访者被认为是能够有充足的方式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进行自我激励并取得成功,仅有1.83%的受访者不具备自我激励能力,而剩余的67.68%受访者会有条件地进行自我激励,其中有18.90%的受访者会在寻求外在帮助的条件下完成自我激励。不管方式选择是什么样的,但能在遇到创业困境的时候进行自我激励,并能在外界干扰情况下采取出超常的自我控制措施。

(三)大学生基本能力素质

1.基于市场选择的机会识别力。一般来讲,对于市场先机的敏锐把握是创业者进行优良创业项目选择的前提,而对市场先机的把握一般来源于创业者对市场缺口的调研、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国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敏锐观察。在接受调研的学生群体中,有19.63%的人经常关注世界性能源新闻或国内外大事件和政策性会议,有74.85%的人基于自己的兴趣会偶尔关注,而剩余5.52%的人从来不关注。这意味着会有5.52%的创业群体会失去很多创业项目机会,也有超过一半的创业者会因为兴趣选择问题而不能把握创业项目。

2.基于行业整体认知的战略管理能力与意识。作为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实践与完成程度是由作为学生学习个体对于市场整体状态进行调研而完成的。在是否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的选择上,仅有6.17%的学生进行过调研,而剩余的93.83%的学生群体因教师没布置过相应任务或因觉得时间尚早或因想做但忘记做等原因没有做过相应调研。这样的状态体现出了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对于创业还停留在头脑想法中,没有相应的实质,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3.基于产品特性洞察的市场营销能力与意识和基

于客户需求和潜在价值表现力的服务能力与意识。在接受调研的学生群体中,有50%的人被认为有研究市场产品特性的营销意识与能力,因为他们会对感兴趣的产品进行观察特性。但是在选择客户感受与潜在价值力的问题上,有极少部分学生群体会有客户对产品体验的研究意识,因为只有14.0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商场中看到卖得非常好的商品和无人问津的商品被顾客进行选择的后期会与顾客聊聊顾客对商品选择的理由。这也相应地对高校创业类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意识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的策略

(一)以团队训练模式提高创业意向学生群体的基本身心素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过程在本质上说是大学生有关创业的认知发展过程。从认知的功能机制角度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心理接受是“同化于己”与“顺化外物”的“内化―外化”对立统一过程和主体认知结构“内化产生”与“外化应用”的“内化―外化”双向建构过程[1]。这样的双向对立统一和建构过程正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体现。

首先,以创设任务环境实现精神奖励的方式强化大学生的成功欲望与自信。成功的欲望和对自我的强烈自信是创业项目在发展期和未来创业项目得以落户的最有效的支撑。针对学生的成功欲望非强烈意识,可以进行多类型任务完成方式的团体情景模拟。在这样的团体情景模拟中,可以小组方式完成一定任务,而且该任务是必须经过稍微努力就能成功,然后经过若干轮难度逐步加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成功欲望。另外,针对以上的步骤,可在全校范围之内展开针对性展示和压力任务模拟,使其在接受压力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才干展示于全校,可起到一定的自信促进作用。

其次,以虚拟情景模拟方式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存在,是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转化过程中作为人的存在和作为发展着的个体的存在的必然。对社会责任感在技术转化过程中的解释又要处理好自有与传承、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实用价值与发展价值、责任认同与外部压力等几对关系的均衡。这几对关系处理的最好方式是实现创业个体作为创业者在社会众多角色中的创业角色的社会责任体认。高校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学科竞赛或学生组织活动等方式开展相应的社会角色困境的情景模拟,通过角色困境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创业意向群体在其中的角色冲突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责任体认。

再次,以情景共享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内控力和自我困境激励能力。作为创业者个体在创业过程中自然而然会遇到众多困境或诱惑。在面对这些困境或诱惑的过程中,创业者个体能否以较强的意志素质转变逆境是创业项目成功的关键。而这个意志素质直接的体现就是内部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困境激励能力。鉴于当代大学生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一定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困境时脆弱心理素质的现状,用情景共享为主要方式,对创业意向群体进行团体辅导,充分运用朋辈心理相互促进效应强化学生内控力的表达和自我困境激励能力。

(二)以任务驱动模式提高创业意向学生群体的创业基本技能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学生主体自主自觉的行为,这种自主自觉的行为由于大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影响会直接导致对于学生创业意识与行为技能的阻碍。由此,应基于学生心理特征的具体行为特征以任务驱动模式构建创业教育自我养成机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讨论与情景创设、探究性学习等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2]。

1.以信息整合技能为抓手,强化机会识别能力。认知观理论认为,机会识别有赖于个体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是创业者以往生活的体验,包括了概念、原型、样例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存储,其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促使个体将彼此无关的外界变化和发生的事件组合起来,并赋予它新的商业内涵,从而构建机会知觉[3]。而创业技能的实现和良好创业项目的构建与策划是建立于对外在社会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生创业技能的养成应该通过对各类信息整合与分化的研究,增强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梳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并强化学生对创业项目的机会识别能力。

2.以周边市场分类为抓手,强化行业认知能力。市场是所有创业项目得以开拓、发展与成熟的优良土壤,尤其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更是需要关注和强化的能力之一。最简便而有效的市场参与意识的养成就是学校周边的有形市场的统计分类。可以针对周边有形市场的统计分类,加以对周边社会及经济、文化和民俗等的调研,得出有形市场与地域经济、文化和民俗的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对于地方区域行业的认知力。另一个需要强化的市场分类便是无形市场的分类,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介、流媒体等技术的发展,网络市场、移动市场等越来越丰富并成为新产业和行业抢占的领地。故在校大学生学习期间,应加强此类信息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工作,以强化对于行业的认知。

3.以实地调研和情景模拟为抓手,强化营销意识和服务技能。创业项目能够发展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创业项目的执行者对于市场服务群体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直接表现为针对市场不同需求群体的产品营销和服务技能。所以,高校在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建立市场调研项目任务和校内相似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养成和意识的强化。

4.以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创业项目得以发挥其作用的保障措施,而风险管理的涵盖范围又非常广泛,需要课堂教学内外的共同关注与教育引导。但是在对学生群体的调研中发现,对于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极少有人能够做到,甚至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对于风险管理与风险决策的意识和行为。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涉猎到相关风险管理的知识,以便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体系中拥有此方面的知识储备。当然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意识行为还应该是以有效的课堂设计和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为载体进行引导,能够对学生风险管理的角色体认产生很好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

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

[2]牛妍.基于“任务驱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

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符惠明,韦雪艳,段锦云.大学生创业警觉性、团队主动

性与机会识别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上一篇: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路径探索 下一篇:Caring for Crimin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