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07-01 07:53:43

浅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平面构成形式在设计里的运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好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艺术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美的追求更加细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一些一成不变的设计,这就对设计界有了新的要求,而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平面构成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给平面构成的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创造性思维;设计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05-02

平面构成是通过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寻找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的一般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设计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如果一个设计师只会临摹,那样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大师,所以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是需要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灵活运用的。这也说明了平面构成教学的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的重要地位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在整个设计界备受重视和关注。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维空间中将设计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并创造出美的形态,它是三大构成的主题,也是基础所在。平面构成注重各种设计形态和形式的研究和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平面构成形式的运用的灵活运用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在现在的很多艺术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平面构成的身影,不只是在平面作品中,还在很多的设计领域都使用到平面构成的形式。

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设计作品,除了与他们的认真度和细心度有关,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平时实践的紧密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和推敲的。在几年的教学中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稍微尝试了一下。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教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教学。平面构成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素质,教师不但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设计观念。要大量的研究国内外优秀作品,还应深入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沟通思想,掌握每个学生的设计脉络,哪怕是学生的一点点创意想法。

(一)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概括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过程中,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追求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规律,也没有起到开发思维的能力,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具体作用产生了质疑,并且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新生充满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学平面构成?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进入我国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当时在设计领域备受关注,而且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但一些教材的内容在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应设计发展的速度而显得陈旧和滞后。课程的建设又过余依附教材,翻看平面构成的教材,深深感到有些内容常重复出现于多本教材之中,所使用的图例也很近似缺乏创新的、新鲜的内容,不能反映当前设计的多样化,习题内容也多是以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的骨格、表现形式等内容为主,只注重了训练,而忽视基本形创造、组织方式的训练,练习所训练的是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而严格的方式进行练习,手工来进行制作,既耗费时间,也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这些需要在完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意义。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无聊、浪费时间,可能还会产生厌烦情绪,

但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是多变的,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审美感和创造力,因此我认为及时更新教材和课堂内容、加大创意思维训练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作、形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设计实践课做准备。

(二)平面构成教学改进的措施

在平面构成教学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在教学过程拥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也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1.减少教条模仿,增强创意思维开发

中国在设计领域的落后是众所周知的,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善于模仿,而拙于创造。以至于我们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在去世时还很担心中国的教育,我们现在所用的平面构成教材注重于理论的讲解,大多重点都放在探索形式美法则的“形式”推敲上,学生的作业模仿成分过多,形式统一,缺少创意,忽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平面构成教学成了单纯模仿教科书的八股课程。例如:把平面构成作业布置识多构成形式的练习,忽略了创意性的存在。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非常活跃的,刚刚进入大学对于所要接触的新课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利用这种活跃性进行教学,而不能用八股文的教学法打击他们,在平面构成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引导,而不能生搬硬套;在这里应该根据课程课题布置一些发挥性比较大的题目。

2.加强平面构成课与专业课的联系

在进行平面构成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和专业课紧密相连,避免与专业课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平面构成课作为设计基础课在大一开设,高中的美术练习主要是针对高考的应试训练,而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知识讲解平面构成的知识,学生没有办法将专业课和其进行连接,只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图例也很难真正的理解与专业课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知识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当中,例如:讲到点、线、面的时候,在课件中进行举例子时将点、线、面在专业设计领域的运用中较好的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平面构成是如何和专业相连接的,又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好的作品既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不同的专业加强引导。

3.鼓励对新的表现手法的使用

以前的平面构成作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毛笔、颜料、卡纸为工具,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不过是平涂、勾线、点点而已,方式单一,对于设计思想的表达不能够很充分的表现。而平面构成的教学目标除了基础的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开发,因此表现手法就需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例如:摄影专业的学生,我会在布置作业命题时,允许他们运用摄影的手法进行表现。

三、结语

平面构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从这些平时的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激发创作兴趣,也增添很多生活乐趣,也减少了厌学的情绪,将课堂中的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锻炼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就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浅谈旧室内空间的改造利用 下一篇:从《建筑十书》中浅析中国的室内设计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