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山区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时间偏好分析

时间:2022-07-01 07:40:34

影响山区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时间偏好分析

摘要 本文采用了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山区农民的时间偏好,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农民时间偏好强度的影响因子及影响度。从而说明在农民时间偏好的作用下,农业保护性措施的推广应考虑到农业生产者的主体特征,尤其是要考虑到推广项目的生产效率,否者农民在强时间偏好的作用下是不会主动采用这些措施的。

关键词 农民;时间偏好;技术采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farmers’ time preference with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then analyzes the effect factors and the effect level on farmers’ time prefer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 of farmers,and the expected values of extensive project,or else farmers with strong time preference do not voluntarily adopting these conserv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Farmers;Time preference;Technology adoption

一、研究背景

在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各种保护性农业措施相继出台,但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农民的时间偏好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民对这些农业措施的采用和实施。Perhac (996)指出时间偏好对环境政策和稀缺资源的分配上有很重要的影响。经济学消费理论中的时间偏好假说认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偏好现在消费,而不是将来消费。时间偏好的表现形式是贴现率。时间偏好率就等于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Bohm-Bawerk,1889)。然而,这种偏好现在消费的强度或者时间偏好率完全依赖于个体和与其相关的环境。

农民的时间偏好强度会影响到他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因为新技术会减少当前消费而潜在地增加未来的消费。如果一个农民有着很高的时间偏好,他就会偏好于当前消费而提高对未来消费的贴现,从而减少对新技术采用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农民的时间偏好很低,对未来消费有着很低的贴现率,这就会提高对新技术采用的可能性。Field (2001) 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获得短期收益而很难停止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农民对资源的消费有着很强的现在消费偏好。Chomba(2004) 认为投资于保护性农业或者是一项农业保护技术都强调农民在追求生产和消费决策时依赖于投资回报和其它相关的变量。如果农民采用保护性农业措施有可能使得农业在财政上不可行,农民就会很少有可能这么做。农民在采用保护性农业措施的同时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今天的享受来换取未来不确定的回报。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农村的这种交换关系,本文对中国西南山区农民的时间偏好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农民时间偏好的强度和影响农民时间偏好的相关因素,为农业保护措施在这一地区的推广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二、研究对象

可郎村位于云南省寻甸县柯渡镇,距省会城市昆明67公里。可郎村于2002年被选为东南亚山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SHASEA)的样本点。该课题是欧盟资助的课题,主要研究坡地作物的不同种植技术对作物产量和水土保持的影响。为配合课题的顺利进行,负责经济评估小组的成员首先研究当地农民的时间偏好问题,这为研究课题成果是否会被当地农民采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郎村是一个行政村,在2005年有883户3689人,1825个劳动力。可郎村2005年的人均纯收入是2052元,与当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当①。可郎村的经济结构在1998年前都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烤烟是唯一的经济作物。在1998年后受到烤烟宏观调控的影响,第二、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三、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本文对农民的时间偏好作出如下假设:农民的年龄越大,农民就越偏好于当前消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未来消费;女性比男性更偏好于当前消费;农民的家庭状况越好,拥有的流动资产越多,就越偏好于未来消费;农民对投资的期望值越高,就越偏好于未来消费。

(二)研究方法

本文先采用参与式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缩写PRA)方法选取了100户研究样本,然后采用实验经济学的分析法来分析农民的时间偏好,最后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民时间偏好的相关因素。

用PRA方法对课题组所涉及的农户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贫困、中等和富裕户的比例选出100户农户②作为研究对象。六种不同的时间偏好测试方案设计出来以供农民选择(表1)。在对农民进行家访时,让户主掷骰子(如果户主不在,则有第二家庭负责人来选择),不同的点数代表不同的贴现率。农民根据自己获取的方案进行选择,获取当天的10元现金,或者等待明年支付所抽取方案对应的现金。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项目组确实支付了相应的现金,因此农民的行为应当是经过认真考虑后的合理行为。要求当天支付的农民,被认为对当前消费具有很强的时间偏好,而选择明年支付的农民被认为对当前消费的时间偏好相对较弱。

四、农民时间偏好的测试结果及回归分析

(一)农民时间偏好的测试结果

由于户与户之间没有传递消息的可能性和测试支付的实践性,该测试结果是真实可靠的。从表2可以看出,各方案的获取人数也较均匀。随着方案数值的增加,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明年支付。但方案2 是个例外,大约四分之三的人选择了当天支付。原因是抽到方案2的19人中有11名女性全部要求当天支付。

(二)影响农民时间偏好的回归分析

1.Logistic回归模型

农民的时间偏好受到农民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可郎村农民时间偏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该模型估计农民时间偏好的可能性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大小。影响变量的选择包括三个方面:行为主体的个体特征,行为主体的家庭经济条件和行为主体所面对的期望值。在本案例中,具体包括以下变量:行为主体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所抽取方案所对应的金额。该模型可由以下公式表达出来:

Y=B0+B1X1+B2X2+B3X3+B4X4+B5X5+μ

Y是表达农民行为主体时间偏好的特征变量。

Y=1,农民选择当天支付,意味着农民行为主体有很强的时间偏好于当前消费;

Y=0,农民选择明年支付,意味着农民行为主体有很强的时间偏好于未来消费;

X1=年龄;

X2=性别;

X3=受教育程度;

X4=家庭经济状况;

X5=所抽取方案的期望值;

u是误差项。

该统计分析是在SPSS11.0条件下运行的。

2.回归模型的变量分析

参与该测试的100位农民中,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72岁,平均年龄为41岁(见表3)。男性比例为66% 。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小学以上。多数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中等水平,所抽取的方案的预期平均值为18.58 元。

3.回归结果分析

从Logistic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模型的卡方值为88.154,P值为0,达到显著水平。表4的回归结果表明模型中除了受教育水平外,其它变量都对农民的时间偏好有着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对农民的时间偏好没有影响说明农民天生是一个经济人,他的时间偏好是不会受到几年基础教育的影响。

女性的时间偏好比男性要高。从心理角度来讲,女性更偏向于获取当天稳定的收益,而不是未来有风险的收入,因为她们会担心明年课题组是否会真的支付她们现金。家庭条件好的农民的时间偏好比家庭条件差的农民的时间偏好要低。Yanggen et al(2003)认为贫穷通常导致个体有着很强的时间偏好于当前消费而提高对未来消费的贴现率。这是因为有着较少流动资产的贫困家庭比哪些有着较多流动资产的富裕家庭有着更强的时间偏好于当前消费(Newbery and Stiglize,1981)。Napier and Napier(1991)也证实有着很强经济实力的农民更有能力承担因采用保护性措施而带来的费用支出和相应的危机。期望值是影响农民时间偏好比较关键的因素,每变动一个单位的期望值,会对时间偏好产生79.4%的影响。对未来的期望值越高,就更有可能选择未来消费。因为农民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如果期望值足够大,他们就会偏向于未来消费。

五、结论

该分析说明了农民的时间偏好受到农民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对投资期望值大小的影响。而农民的时间偏好又会影响农民采用新的保护性措施,因此农民是否采用这些保护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的个体特征,农民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农民对该技术所带来的期望值。只要农民有很强的时间偏好于未来消费,他的家庭经济条件足够好和对未来的期望值足够大,他们才有可能采用新的农业保护性措施。针对这一情况,在对山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时候要充分掌握农业生产者的特征,提高保护性措施带来的生产效率或增加农业生产补贴以提高农民实施保护性农业的积极性。

注释

①2005年云南省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为2042元。

②这100户农户包括11户贫困户,80户中等户和9户富裕户。

参考文献

[1]Bohm-Bawerk,Eugen von.1970:Capital and Interest South Holland:Libertrian press,1889.

[2]Chomba,G..N.Factors affecting smallholder farmers’adop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in Zambia.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US.,M.S,2004.

[3]Field,B. C.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 An Introduction,New York,NY:McGraw Hill,2001.

[4]Napier,T.L. and A.S. Napier.Perceptions of Conservation Compliance among Farmers in a Highly Erodible Area of Ohio.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1,46:220-224.

[5]Newbery,D. M. G.,and J. E. Stiglitz.The Theory of Commodity Price Stabilization: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Risk.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6]Perhac,R. M.Does Risk Aversion Make a Case for Conservatism?in Risk: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eds),1996.

[7]Yanggen,D,Antle,J.M,and Valdivia,R.O.Economic analysis of subsidies and the sustainabl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of terraces in the Peruvian Andes.Latin American Congres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Arequipa Peru,9 June,2003.

作者简介:刘红梅(1973― ),爱尔兰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讲师。

上一篇: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下一篇:论《广告法》的修订应该“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