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7-01 07:09:12

高中数学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导演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相对独立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验的过程。探究教学尽管被大多数教师看好,但是许多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还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它的有效性。下面,笔者仅针对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策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与专家和广大教学同仁共勉。

一、高中数学探究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1.探究方式流于形式,导致活动失效

许多教师在采用探究教学时,所设计的探究主题、探究内容、探究方式仅仅流于形式,过于简单。或探究目的并不明确,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做几何模型,当学生做好后,只是引领学生简单地体会一下几何体的形状,便草草结束了探究活动。这种探究过于简单,没有多大作用。再比如,在讲解“面面垂直”时,有的教师仅仅让学生折叠了一下纸,便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活动意义也不大。

2.探究设计生硬、机械,把探究活动仅仅变成了一道道工序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机械地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探究,得出结论。事实上,许多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总犯这样的错误。这种设计仅简单地满足了学生合情推理的需要,而对于学生的其他发展没多大

作用。

3.探究主题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相隔离

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一下子提出一个相当深奥或相当简单的探究主题,严重背离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则探究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学生对探究活动无法进行,感到无法下手,只得借助老师的“填鸭式”讲解。二是学生感到特别容易肤浅,无疑违背了探究的初衷。

比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满足:a1+a2+a3+…+a9=a17(n属于正整数集且不大于17),试对于等比数列来说,b1·b2·b3…b10=?(n属于正整数集且不大于19)这一问题,如果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缺乏对比研究,则无从下手。

4.探究过程难以掌握,产生错误探究

当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探究主题进行一步步探究时,往往在探究过程中出现推理或知识性错误,而教师没有介入探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那么,这种探究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再者,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与“标准答案”相违背的方法和思路,而教师又没有及时评点,只是按照设计好的路线来进行,那么,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

二、设计高中数学探究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钻研教材,选择适当的探究主题

探究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方式。我们应当知道探究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通过交流和合作对数学知识的内在把握和认识。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去理解数学问题。

2.设计探究活动,要注意“动态化”

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一步步体现数学逻辑与思维的推理。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每一步的梯度,还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最后要注意步步推理是否符合逻辑。

3.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得到充分发挥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由于水平的限制或思维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探究错误或探究困难的情况。这时,老师要介入探究,给予有效的指导。比如,探究前,要简介知识背景,提出问题;在学生理解错误时,要介入纠正;在学生提出多种思路时,要有辨别,多中选优;在学生探究困难时,教师不妨介入进行暗示、启发、诱导。

总之,在高中课堂上运用探究教学时,既要注意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又要注意探究活动的动态过程,还要注意对探究活动的参与与引导。这样的探究,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成功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鄄城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培养中职生阅读兴趣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