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7-01 02:54:56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

摘 要: 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后,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顺应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练习兴趣较高。

关键词: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实验研究

1.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意义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代表,更是我们了解我国悠久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因此,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蕴涵许多游戏成分,具有较高的亲民度,简单易学,较易普及,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能够轻易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激情和参与人员身心愉悦的参与体验,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民间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这种大众化的运动氛围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运动的乐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第三,学生在参与民间体育项目时,不仅获得愉悦的心理情感体验,而且在运动的同时锻炼体魄,发展各方面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但是所采用的方式又是学生乐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第四,随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改变,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五,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程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和大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影响的实验研究

2.1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内容,对XX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2级普修班一班和二班共40名男生进行教学研究。实验中,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不同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例如: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用袋鼠跳替代蛙跳,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用教学案例的实验结果验证教学效果、学生的喜爱程度和课堂兴趣程度,以比较和分析哪一种方法教学训练效果更好。依据现代田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点,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16周、每周4学时的训练。

2.2实验设计

实验前,测试全体实验对象的身高、50m跑、纵跳摸高、双手掷实心球四项指标的初始数据,然后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初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表1)。其中,实验组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四项身体素质指标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P>0.05,即这两组学生在四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形态(身高)、速度素质(50m)、跳跃素质(助跑纵跳摸高)、力量素质(双手掷2KG实心球)等身体条件起始水平基本一致,处于同一水平状态(表1)。

表1 实验前身体指标的测试结果

对照组采用传统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因此,大量的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实验组采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利用不同教法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情景练习氛围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如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利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用袋鼠跳替代蛙跳,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同时课前进行美观大方的练习场地布置,利用颜色、器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3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前后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实验前,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传统体育的概念认知程度不高(15%),特别是地方性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严重缺乏(10%)。实验后,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大幅度提高,均在70.00%以上。(2)大学生获取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信息以电子传播媒介为主、其他传播媒介为辅,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80.00%)、手机(75.00%)、电视(50.00%)、书本(30.00%)、杂志(30.00%)、校内外广播(25.00%)、与同学交流(20.00%)。(3)大学生认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大功能是传承历史文化、还原历史风俗(95.00%),希望通过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的学习了解项目创始时期的民族风情和习惯(80.00%),拓宽自身知识面(75.00%),了解更多体育知识(65.00%)。

2.3.2实验后两组大学生身体指标的测试结果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了16周、每周4学时的教学训练后,由6名专业田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他们进行同等条件下严格的统一测试。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方面平均成绩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组。由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情况,数据显示实验施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实验后两组间呈现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对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良性影响,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少部分有一定基础兴趣的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更有助于多数学生训练兴趣的提高,进而提高运动技术,这一结果与体育教学应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术的目标是吻合的。

表2 实验后背越式跳高达标、技评成绩结果

2.3.3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毅力,同时又非常枯燥无味的持久练习过程,能否成功激发学生良好的主动练习欲望是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采用传统身体素质内容进行训练,时常出现教师为学生偷懒耍滑、不愿练习而苦恼,学生因练习内容单一、训练太苦而不愿练习,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练习、身心疲惫,结果形成教师很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被动练习局面。本次实验表明:在素质练习过程中,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练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兴趣,学习劲头较大,教学效果较好。

3.结论与建议

3.1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顺应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兴趣,学习劲头较大,教学效果较好。

3.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内容较多,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器材简易的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付宏山.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潘绍伟,季浏,潭华,等.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4).

[3]孟峰年,韩梅,钟全宏.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扩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

[4]李诚喜.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新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5]闫孝英.民族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应用与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3,3.

项目:商丘师范学院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jgxm32)。

上一篇: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改...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