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时间:2022-07-01 02:25:58

“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摘要:本文从教师学生及教材等方面,谈如何让“活”成为语文教学灵魂,如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活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改版,以下简称《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标准给定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时代特色。

如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林林总总,笔者以为“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何把语文课上“活”,还语文教学一个真实,应是语文教育同仁们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2005年第5期《中学语文报》曾刊载过的《新课程与学生》这篇文章也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又何谓“活”呢?

语文教学的“活”,“活”在教师。教师的“活”,首先“活”在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他有自己丰富的学识素养,有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有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还有自己对社会的思考等等,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个性、风格。其次“活”在对语文教材的解读、诠释、扩展要“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教师个性的发挥程度,在对教材的把握中,无不渗透着教师的个性、悟性和“活”性。再次“活”在课堂教学的活泼、生动、有趣。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一个信息场,在这个信息场中,教师是信息源之一,教师激“活”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活”。走进课堂之前,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感情、意趣、知识、素养走进教材,把教材激“活”,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趋大化:教师要用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体验去感受教材,把教材变成生活,融进你的情感,融进你的思想。走进课堂之后,教师就是信息源,与学生一样,承担着信息的与筛选的责任,以文本为载体,输出信息,交换信息,确定信息。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坚信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学生平等的人,他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活”思想、“活”的意识融于语文教学的课堂,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教师要用一份情感,用一份责任,抒写个性鲜明的你,让学生感觉到你人格的魅力、语言的魅力、风格的魅力。只有教师的“活”才能带动语文教学的“活”。

语文教学的“活”,“活”在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者,是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调动了起来,学习兴趣是否被激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是一个信息接受的活体,更是信息输出的信息源,只有充分激活信息源,才能让信息场得到信息碰撞的最大化。教师要用自己的“活”信息,导触学生的信息源,把一座座火山的能量迸发出来,把一座座火药库燃烧起来,让学生快乐、主动地研究、创造,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学生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个体,是一个个需要激发学习欲望、学习热情的个体,让他们与教师一起共同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走进自己创造想象的天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五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实现他们的独立性,保持他们的独特性,突出他们的体验性,调动他们的问题性,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灵活解决问题,让一个个的学生真正活起来,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语文教学的“活”,“活”在课堂。如果把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比喻为一场战争,那么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个小小的战役。战役的胜利与否,在于战术的运用到位与否,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把课堂搅动起来、激活起来,是否充分调动所有的作战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信息的对称,抢占有利地势,是至关重要的一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蓝本,也就是战斗所攻破的“堡垒”,将“堡垒”的确定与不确定的信息输送给学生,开好战前动员大会,明确目标和任务,抓住“堡垒”的聚向性,激活所有战斗人员的求胜欲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要把课堂当成家庭的客厅,当成生活的舞台。而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客厅或舞台的主角,人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进去,展示自己,创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活”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效应。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着重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突出过程,重视方法,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语文,在方法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语文教学的“活”,“活”在教材。语文教学的蓝本——教材,是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活水之源。教材是人的感情的载体,是人的思想的集聚体。教材与人一样,有血有肉,有灵魂,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需要激活的“人”。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必须把教材当成是可塑的,可延伸的,可激活的,可对话的“活”体。教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走进,共同去创造,共同去完美。语文教材有历史的底蕴,有思想的火花,有生活的内涵,有人生的苦乐,有科学的知识,有人生的技能,是一座核电站,是一块待垦的处女地。教材不允许支离破碎,不允许断章取义,不允许平淡无奇,不允许枯燥无味,需要的是完整,需要的是全面的感悟,需要的是激情澎湃,需要的活泼快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程课标准》特别强调教材的现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为此,教材就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巨大的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这教材,把教材中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丰富内涵挖掘出来,真正地举一反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大教学效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学的“活”,“活”在生活。学校不是封闭的修道院,教师不是一个传教士,学生也不是一个来忏悔的信徒。学生来学校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作为语文教学,它是社会的,是生活的,是开放的。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融,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生活。教材是需要生活来阐释它的真谛,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生活来丰富自己的感觉,丰富自己的悟性。脱离生活,没有生活的活生生的内涵来补充,教材是死的,教者是教书匠,学者是死读书。让历史的走进现代,让幕后的走到台前,让触手不及的可以跳跃即摘,让静止的变成动态的,教材“活”了,语文教学“活”了,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实现了,教师开心了,学生活泼了:教师舒心了,学生轻松了。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延伸到社区,延伸到社会,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着生活的语文。只有这样,语文才真正回归到了自己本身。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探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优化“解决问题”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