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省高等教育的性别公平现状

时间:2022-07-01 01:29:25

浅析甘肃省高等教育的性别公平现状

【摘 要】本文通过甘肃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甘肃省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基本达到公平。在女性教工比例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等现象。在学科层次方面,外语经管师范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比例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

【关键词】高等教育;性别公平

一、引言

社会公平的两项基本原则:第一项是“机会公平”,即: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应主要取决于其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且这种才能与努力是可控的,而不是被种族、性别、社会及家庭背景、或出生国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所限制。第二项原则是“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尤其是享受健康、教育、消费水平的权利[1][2]。本文基于这两个基本原则,通过男女两性接受高等教育在校比例差异、高等教育层次上的性别差异、高等教育学科选择以及教育环境的性别差异这四个角度对我省(甘肃省,下同)高等教育性别公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二、我省高等教育男女比例现状

(一) 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比例差异状况

从2006~2010年,我省普通高校中的女生数量从11.02万人增加为17.46万人,增长58.4%(见表1)。女性获得高等教育机会迅速增长。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两性的入学人数都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女性所占比例除2008年略有下降之外,平均每年以两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到2010年,接受高等教育在性别上已经接近达到公平。

(二)女性教工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工中比例差异状况

女性教工作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除了给学生教授知识之外,还有一个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女性角色和导师的缺少,将进一步减少女生进入这一专业的信心和兴趣,即使进入这些领域,仍有可能在弱势的心理暗示下而得不到足够的经验和信心,所以,女性教工在教职工中所占比例也是我们考察性别公平在教育环境中的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2006-2010年,我省女教工人数从1.1万人增长到1.4万人,所占教职工人数比例除2008年之外,年均增长3%-4%,从教育环境中的女性教工比例因素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三)不同学科的性别差异情况

本文以兰州交通大学学生统计数据和西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统计数据为例,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在学校和学科选择上的差异,具体见表3表4。

虽然女性权利在教育的各个层次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在一些传统的男性领域女性依然没有占到足够的比例。如表4所显示,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中,大部分工科院校女性集中在了中文、艺术、外语、经济类等女性传统领域中,相对的,在机电、建筑、交通、工程学等相关专业里,女性分布明显偏少。但有意思的是,在师范类院校女性在数学领域则表现抢眼,丝毫不弱。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在受教育的性别公平上,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省的各项统计数据中在普遍反映了出来。在普通本科层面上,女性比例略少于男性,但已经不明显。

为了提高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加强学科建设,鼓励和提高女性在自然科学和工科等专业的入学比例。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看,女性并没有在这些学科不如男性的证据,也不存在女性在抽象思维方面不如男性的问题(表4则完全说明了这问题)。第二,提高女性教工在普通高校教工中的人数比例,先从教育软环境方面改变性别不平等现象。第三,抓紧改善女子教育状况,应是政府关注、人民期盼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政府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其同人口意识、环保意识一样深入人心,从性别的视角改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在各项改革中,应当兼顾效益和公平,保障妇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韬.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2]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2.

[3]陈爱娟.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性别公平的效应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46-50

[4]甘肃省教育办公厅《甘肃教育年鉴》,甘肃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兆兰,女,汉。1977-12,甘肃庄浪人,理学硕士学历,兰州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的研究。

上一篇: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刍议 下一篇:浅谈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开发宝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