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时间:2022-06-30 09:46:31

基于PBL的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为解决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以PBL教学法为改革创新点,以LBL教学法为课程实施主线,以直观教学法为辅助手段的综合教学法,并应用于本院校中药学专业两个班级。经对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该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体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关键词:PBL;LBL;直观法;中药学;教学方法

2014年度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基于PBL的多方式组合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2014-09);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医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重点培育基地。

R-4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学科的基础课程和连接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知识点细碎、繁多,学生难以记忆;(2)课堂讲授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掌握具体药味的临床应用。中药学的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他们往往具备较高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又容易因中医药理论深奥难懂、课程记忆量大而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传统课堂讲授法(LBL,Lectured-Based Learning)虽能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重难点知识,但长时间听讲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再加上信息量大,“学了就忘、印象不深”的缺点一直存在。若能根据中药学各章节的特点选择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式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1]。

问题式学习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起源于上世纪的西方医学教育,采用类似于学科专家做研究并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形式,使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的思维训练,在大量文献中被证明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良好教学法[2]。但是在现实教学资源紧缺及学科教学任务重的教学环境下,单独使用PBL教学法并不现实。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直观教学法认为,“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种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因此在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中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接受与知识相关的感官刺激,最有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中药学及三种教学法的特点,本文将以中药学课程为例,探讨PBL结合LBL和直观教学法的教学实施方案和应用效果。

一、PBL综合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中的教学实施

(一)以PBL教学法为改革创新点

教师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特点,选择部分各论章节作为PBL教学法的改革试行章节。根据章节的内容安排,整理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据此设计开放性与非开放性问题,于课前发放给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组员于课前分工查阅资料并讨论问题,类似国外学生的小组学习。课堂上,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课前问题的讨论结果,并提出有疑虑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并补充、纠正某些知识要点,解答有争议的问题,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记忆。如学习解表药一章时,教师课前整理出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等重点药物的知识要点发放给学生自学,并通过案例“学艺不精的徒弟”设计一系列关于麻黄药用来源、功效应用、使用注意等问题,课堂上各小组逐一汇报,教师点评,课后学生、教师完成互评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思辨的能力。

(二)以LBL教学法为课程实施主线

每章节及本门课的最后一次课,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对本章内容及全书内容做一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既复习回顾单味药物的基本知识,又联系、对比相似药物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梳理出大量的知识要点,集中记忆,使整个学习过程清晰、完整。如对补气药进行兼有功效的归纳总结,脾肺双补药有人参、党参、黄芪、西洋参,偏于益气健脾的药有白术、山药、扁豆,偏于补中缓急的药有甘草、大枣、蜂蜜、饴糖,兼能养阴生津的药有人参、西洋参、山药。以LBL教学法为课程实施主线,可以把零散、繁杂的中药学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数味药物的功效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直观教学法为辅助手段

在PBL、LBL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开放的模拟药房、中药标本馆、药圃等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置身于中药材原植物、中药饮片当中,身临其境全方面感知、认识中药的性状、性味、功效、临床应用以及使用注意。如学习川乌、草乌的毒性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云南一村民邀亲友吃草乌炖猪脚致6人中毒身亡”的视频新闻,引起学生对川乌、草乌毒性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问题“临床上如何安全使用这两味有大毒的材”,进而引出两味药材在使用时要注意“炮制减毒”、“先煎”的知识点,同时请学生口尝制川乌、制草乌,亲身感受“微有麻舌感”的炮制程度,使学生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生动、交互地学习方式认识川乌、草乌的毒性和使用注意,这样川乌、草乌“有大毒”这一重要知识点在他们脑海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直观式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与结果分析

(一) 教学效果

本文以所在医学院校的2013级中药学专科学生(45人)为实验组,开展以PBL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法;以2012级中药学专科学生(43人)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LBL教学法。期末时,分别从7个方面对比两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等指标,详细内容见下表。

(二)结果分析

1.通过综合教学法改革,改变了传统中药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与带教老师接触更多,因此两个年级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有差异;PBL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于学生的汇报评价、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等指标;由于学生需要合作查阅资料、共同回答问题,学生互评分有明显差异;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效果一般态度比较保守,实际上效果已经不错,但中药学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仅仅从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完全掌握,因此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学生对教师和新教学法持欢迎态度,总满意度大大提高。

2.新的教学法需要任课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没有课题经费或其他政策支持时,教师会减少教学工作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3.我校生源多为来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学生略有不足,在学习上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与指导,在新教学法的适应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讲解,如果激励不当,会出现较多的“坐享其成”或“不得要领”等现象。

三、总结与启发

以PBL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法探索性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整合学校药铺、中药标本馆、模拟药房等资源,增加学生接触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机会,以及通过学生模拟配伍、组方等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解决长期以来中药学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忆,抽象的功效主治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结合LBL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突出教学重点,归纳、对比讲授教学知识点,构建学生知识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PBL为教学方法创新点,在具体药味讲述中适时运用,强化学生对中医药理法方药体系的理解,增强了其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经比较,该教学法可以提高《中药学》教学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体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秉朴,李海,黄秀峰.以问题为导向多方式组合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43-544.

[2]Hogan S, Adcock KG.Weekly rotation of facilitators to improve assessment of group participation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Am J Pharm Educ, 2006, 70(6):127-130.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情景创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