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时间:2022-06-30 09:13:45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摘 要: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基于人及人的能力发展和优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教育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根本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变革的高峰期,从教学设备,到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革新之中。然而,改革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教学理念。现代高等教育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更广泛的信息和更平等、开放的教育,这就对从教者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适应新一代的教育对象,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在过去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将其当作教育的终极目的,学生则成为被加工、被塑造、被动施加影响的产品,使得学生只是知识的附庸而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体,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应是一个主动和富有建设性的过程,知识只有在学生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坚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转变观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进行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学生个性的发挥,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提倡教师应尊重与关爱学生。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一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思想,有活力,同时充满叛逆,需要被尊重,渴望得到肯定。教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在生活上关心,在专业上帮助,在课堂上给予尊重和鼓励,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QQ聊天、电子邮件等都能作为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可借此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哪方面知识有迫切的需求,喜欢的课堂组织形式等,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调整课程难度和侧重点,合理组织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教育活动,学生参与的程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课程等不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与接受知识并举。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开拓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尽管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观点不成熟,甚至有一些分析没有理论支持,但是通过参与课堂的讨论,分析实操案例,以及参与课堂的准备工作,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锻炼实践操作。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

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然而,每个人都能基于本身的特质持续地向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面临着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对课堂内容接受程度差异较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以一种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将学生视为鲜活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知主体,公开地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表示赞赏,鼓励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和步骤去寻找答案,教师绝不横加干涉或设置条条框框加以约束。通过多次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这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思考,必然使得更多学生愿意发表个人见解并理解和感受他人。

三、注重潜能开发,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被赋予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即以充分开发个体潜力为核心,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个体潜能,帮助学生在观念的碰撞中理清思绪,独立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这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的取向。

1.突出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

人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因个体差异,某些能力发展的空间很大,而有些则较小,只要得到开发,这些能力都能表现出来。能力与知识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力作为一种实践的本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起来的,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实操能力为核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行性答案的探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等综合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常常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连续的、发散的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全方位、多角度、联想迁移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经常在打破常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正是创新思维的特点。通过针对同一来源的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锻炼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分析对比大家讨论中提供的不同意见和解决方案,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又可使学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这就是求同思维的表现。

四、回归社会生活,实现教育目标

作为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直接指导学生日后实操,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进入社会这个真实的环境中。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高等教育都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时显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教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向社会生活回归才是当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以人为本的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生活发展。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源。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潜能,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达到回归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孙群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本理念构建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

[2]侯艳萍.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探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成黎明,黄艳.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之策略.大学教育科学,2007,(1).

[4]曲海英,王丽萍,孔令玲.案例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医学教育探索,2007,(10).

[5]何许腾,卢明纯.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探索.中外教育研究,2009,(6).

[6]林征.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上一篇: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认知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