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

时间:2022-06-30 07:09:17

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

中国互联网的投资先锋是盛大。早在2002年,在众多互联网巨头还在家中数钱时,通过《传奇》赚得满钵的陈天桥已经开始利用投资布局未来。2011年下半年,盛大网络首席投资官朱海发对媒体说,“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内,盛大一共投资了140多个项目。”当然,成败皆有。

而当连一贯保守、注重现金为王的网易,也开始对外宣称要成立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基金“网易资本”时,投资这事儿,在互联网巨头圈中就已不再是个案。

那么,包括盛大、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新浪甚至谷歌、英特尔,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各自正在投资这个领域下一盘什么样的棋?有些什么样的玩法?作为创业者,我们又能从中收获到怎样的经验,得到哪些启示?

腾讯:投资霸主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一位资深投资人表示:“国内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中,在投资层面做得最好的可以算是腾讯和阿里巴巴。”

从财报上看,腾讯在2011年就有超过70亿元押在了对外部公司的投资上,涉及国内外的十数家行业公司。而从其投资结构上则可以看出,腾讯对于战略布局与产业的嗅觉相当灵敏:首先在自己的根基一游戏上步步为营,布局从国内到海外,从端游、页游到社交游戏,且每逢出手便是大手笔。在游戏上站稳了脚跟后,下一步就要开始在电商层面动刀了,方向也很明确——只投垂直领域的前两名。虽说同样在电商泥潭中陷得不浅,但比起杀到见血的综合类电商,“企鹅”还弹不虚发。其次就是移动互联网,它也以投乐蛙、买卖宝涉入。

如果说游戏、电商、移动互联都是趋势投资的话,那投资财新传媒则更像是一种价值投资——从此以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就拥有了最优质的IM工具、游戏、媒体、垂直电商、社交网络(目前),当然还有最多的现金。

阿里巴巴:建立完整的电商生态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阿里巴巴投资的关键词是“电商”。通过补足自身在运营支撑、物流仓储、软件数据等方面的缺陷后,阿里巴巴将以一种更加完整的生态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除了构建现有的电商版图,阿里巴巴也在投资跟电商有关的未来可能性,如注资团购网站美团、地图供应商易图通、流量统计服务商CNZZ等,每一颗棋子都看似独立,却又与现有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的淘宝买家、卖家也许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的LBS工具在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把经营提升至另一个境界。

我们似乎窥探到了阿里巴巴的两个影子,一是为了实现公司发展与满足客户需要,另一个则像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带有战略防御的性质。

百度:控股者而非投资者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百度对外投资的思路似乎主要是盘算着怎么能在百度之外再把流量价值放大、变现。所以,除了完成hao123、天空软件站这样的纵向收购外,它主要把钱撒在了各式电商上面。也许是因为在中文web端搜索领域独孤求败惯了,涉足投资后的百度也要求“独孤控股”,即便是数亿美元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面对移动互联网,百度的观望态度相对突出,它对这方面的收购也做得不多。估计是要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公司都相对成熟后再出“大招”——一举控股,只是到时除了现金之外,百度在移动端上还会有流量的诱饵吗?

盛大:未能收割的播种人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看似有战略感,实则杂乱”,这是多位投资人给盛大投资作出的共同评价,而作出该评价的其中一大原因是:盛大投资并不专业,所投团队良莠不齐,相应的团队没有长跑能力。

盛大搞投资比别人早,奔向移动互联网也比别人早,可惜只能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一动作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投资方向,而且在大量的投资和收购后,并未能在移动互联领域中拿出有分量的产品。“由于盛大本来就有的战略目的会使得盛大在大多数投资中加入控制权,甚至收购等条款,这使得项目未来的财务上升空间被锁定,其他VC也不会再跟进。”一位投资人谈到。

一篇名为《失落的盛大帝国》的文章中曾写到:“2011年下半年之后,盛大投资部再也没有投过一笔钱。2011年上半年投的项目,有的继续,有的则终止履约。”也许,盛大投资的杂乱只是盛大公司整体衰败的一个缩影罢了。

360:网罗移动互联网的大小角落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360主要投资基于植入和布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项目。业内人士评价:“360是互联网大公司里投资初创公司最多的一家。”有消息称,当时几家刷机做ROM的团队都拿到了360数十万元的投资。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360还曾经秘密收购了爱米一中国最早做安卓渠道的公司,而对这家公司的收购直接促成了360宝盒等一系列PC TO PHONE产品的诞生。

目前,360的投资大多依然围绕着移动互联网展开,涉及应用、工具、广告技术。由于投资额度小,通常难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造成了“只闻虎啸,不见林踪”的场景。也许,当360手机的合作试水稳定后,奇虎的“秘密武器”们才会出手。

新浪:做微博不易,投出一个微博生态更难

投资代表案例:

在此盘点的主要是微博生态圈,如微格、微联播、快书包、微城市、微博物语、比酷科技、拖拉网、淘身边、协众等。

2010年底,新浪成立了国内第一只针对微博应用开发的基金——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它的LP(有限合伙人)包括新浪、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等,第一期基金规模为2亿元,其中新浪出资1亿元,占50%的投资比例,其余5家机构分别拥有10%的投资比例。其定位是早期投资,大多保持50-300万元的投资额度。

分析:

这些高度依附于新浪微博平台又接受其投资的项目,目前还看不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创业项目之所以接受该基金或新浪相关方面的投资,是想倚助新浪在微博开发与产品信息、资源上的优势,但实践证明效果有限。反倒是一些没有接受新浪投资的公司在微博平台上赚到不少钱。这充分说明,资源对创业者来说是靠不住的,最根本的还是拼团队。

此外,新浪在投资方面的不专业,包括流程与效率问题,也受到某些投资人士的诟病。有的人直斥其投资级别为“垃圾”。

谷歌风投:随性化的“四不像”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为什么说谷歌风投是随性化的“四不像”,因为它是PE是VC也是孵化器,其定位让人很难厘清。

在投资范围上,谷歌风投宣称的“谷歌广泛利益”实在包罗万象,获投企业包含生命科学、车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和大型数据处理、医药、清洁电力、优惠券公司等。其每年会对40家左右刚创业的公司进行投资,每家的投资额基本都不超过25万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的项目大概只有15个。

谷歌风投所资助的创业公司,除了获得资金外还可以在谷歌总部办公,作为交换,创业公司每月要向被称为“户外烧烤基金”的“内部小金库”捐款5美元。谷歌还向创业公司提供其他方面的帮助,和孵化器极其相似。

说是与母公司战略相关,但获司则千奇百怪;说是投资部门,却又逐渐向巨型孵化器的方向走去。谷歌风投在公司风投里着实“非主流”,当然这种非主流本就是从谷歌自身的企业文化中传递出来的。对于谷歌风投的最终归宿,也许就像其管理合伙人说的那样:“我们没有投资压力,也没有回报压力。”

英特尔资本:从协同性到专业风投

投资代表案例:

分析:

英特尔资本是英特尔公司旗下的全球投资机构,从事全球范围内的VC和PE投资,其目的是为英特尔整体战略提供了解产业的“耳目”和未来战略支持,在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基础上再追求财务回报。

随着公司盈利和资金的逐渐充足,起初只涉及电脑和芯片相关技术领域的英特尔资本,如今投资范围已相当广泛,投资的公司服务于企业、家庭、移动化、健康、消费电子网络、半导体制造和清洁技术等众多行业。在投资后的管理上英特尔也有着自己的道道: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软件、半导体开发方面提供专门人员来服务这些公司。另一方面则是对知识产权库的共享,凡是被英特尔投资的公司都可以免费或以很低的价格拿到英特尔的知识产权,且产权属于被投资的公司。

自1991年,英特尔投资已向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57家公司投入超过107亿美元的资金,在此期间超过201家投资组合公司在全球多家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综述

对创业者来说,接受巨头们的投资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跟VC的钱相比,二者各有利弊。一个创业者说,“除非业务上对企业有需求,比如要做淘宝的周边或开放平台的应用,否则在考虑接受公司投资时最好谨慎一些!因为如果你获得了企业的注资,通常他们就会给你较大压力,包括财务、经营。有时一些看得见的大资源也会因为公司过大、跨部门之间难以协同调度,而根本给不到你。”

但比起单纯追求财务回报的VC,互联网公司在做投资时考虑更多的是在战略层面。对创业者来说,如果商业模式已然明确,能适时地抱上产业资本的大腿,其实也未尝不是创业的阶段性成功。

上一篇:小熊电器:网络被动论 下一篇:产城联动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