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时间:2022-06-30 01:16:36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教育。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读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读的训练往往被忽略了。通过熟读、背诵,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学会感受、理解、使用语言。重视学生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加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它们语言规范,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材料,指导学生读好书,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学习语言,主要是靠语言的感性熏陶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现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草原上白色的羊群,从这些明丽的色彩中体会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体会到了“那么……那么……”“既……又……”的句式。又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向我们展现了千姿百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想象,使他们进入美好的境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方式,从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烟台的海》《黄果树瀑布》等,都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用声音再现画面,使学生进入意境,感受到文字中所描绘的美。如《黄果树瀑布》中描写道:“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作者把自己对大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去。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经典诗歌语言富于节奏感、音律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语言,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生命的林子》一课中,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法门寺一派繁荣的景象,知道法门寺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到玄奘在那样的环境里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修行。而胸怀大志的玄奘在济济高僧中能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一代高僧,是与他当时所处的竞争环境分不开的。学生在读书中认识到: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关于社会竞争这个话题的深刻教育。学生在读书中提高了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在认识中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认识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教师也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从《说文》“衣”部字看古代服饰文化 下一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