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时间:2022-06-30 11:30:04

浅谈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和经营效益的显著提高,中小企业这一高级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加强现金流管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增强中小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金流管理的相关理论

1.现金流管理的概念

现金流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分析等手段对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量进行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在现金流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预测、控制、分析是管理的工作重点。现金流量的管理比现金管理的对象更广,范围更大,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的内容,现金流量的特点是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要面向未来,具有长期的战略眼光,在投资政策,融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现金预算以及财务控制等具体环节上始终体现现金流转及收益增加这一核心思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的运转从货币形态到实物形态,再从实物形态到货币形态,不断运转,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和对外扩张的要求,都对现金流有较高的要求。现金流就像中小企业的“血液”,渗透至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所以,现金流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金流影响企业的生存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来说,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更客观。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靠的不是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充足的现金流量。否则,如果企业现金流周转失灵,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现金流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现金流信息最能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而减少投资风险。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把企业价值定义为“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足以见得现金流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与现金流管理现状

1.将利润等同于现金

一些中小企业将利润等同于现金,以为利润可观,则现金必定充足。但利润是按照一定的会计原则计算出来的,在会计核算中,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多种,有些核算则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只要是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计算出来的利润都是正确、合法的。于是有些中小企业热衷于寻找某些非现金项目以替代总是外流的现金,有些中小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的底线而不惜隐瞒折旧,想方设法地使损益表中的利润令人乐观。这样就可能造成相同的营运状况、不同的利润结果。但是无论利润是多少中小企业的可动用现金却是一定的,从而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一些中小企业的利润很高,但却没有可动用资金,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破产。现金比利润更真实、更公允,无论一个中小企业的规模多大、效益多好,决定这个中小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是中小企业的资产能否正常周转,其中尤以现金的周转为甚。

2.现金流转过程中的不良融资行为

因为规模、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中不良融资行为的特征主要有:迅速变更募集资金的需求或融资以后长期找不到投资渠道;与运用项目不匹配;由于非正常经营需要而过量融资,一些企业自身有大量的存款却还要去借款;非本企业发展战略所要求而进行的融资。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观不正确,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小企业现金流效益观亦不正确。因为过量的融资行为会导致资金过量沉淀、不必要的利息支出、机会成本等问题。

3.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不够完善

股利决策是确定股利的支付比率,即发放股利的现金与留用现金的比例关系,实际上仍是现金流量问题。以往讲到利润分配,大家想到的都是大型上市公司,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上市,到证券市场融资已成为了现实,所以利润分配政策也是影响中小企业现金流的重要因素。利润分配政策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上市公司广义的利润分配政策有以下几种:现金股利、送股、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狭义的利润分配政策不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在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上没有长远规划,短期行为严重,并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制定适合本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并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适当调整,对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至关重要。

三、加强现金流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1.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的预算编制和控制

现金预算是中小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财务预算的核心部分,它概括了中小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关现金流入流出方面的所有信息,它是以日常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以及现金收支差额(又称现金余缺)和现金筹措使用情况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实际上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部分的汇总,以及收支差额平衡措施的具体计划,可以发挥现金管理的作用。

2.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循环过程是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营运过程,要加强日常现金流管理,主要从三个环节着手。首先是对现金转化为流动资产环节的管理。其次,是对存货资产流转速度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存货的周转速度,尽量缩短存货的周转期来达到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就是重点对应收账款收回的管理,这个环节是现金日常管理的最关键的环节。其一,加强信用销售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其二,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收账款催收办法,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必要的奖惩措施以降低资金占用。其三,通过建立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来了解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把过期款项视为工作重点,尽快研究与制定新的信用政策。

3.现金流的管理要服从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从中小企业战略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所有者总是期望中小企业在风险一定情况下,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收益的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必须随着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如对于资本结构问题,资本结构决策要求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时,保持相对较低的负债率,从而降低风险,这种互逆性是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相匹配的结果。这也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战略其现金流的管理是不同的,最典型的是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生命周期,由于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往往差异悬殊,从而财务战略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相应决定了现金流的管理措施也不同。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现金流量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获取现金性收益,这样才能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此时,理财人员关心的已不再是账面利润的大小,而是收益品质的好坏。因而,中小企业应及时发现其现金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华宁国际技术贸易公司)

上一篇: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外汇管理政策研究 下一篇:小小昆虫变“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