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时间:2022-06-30 06:21:04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地域特点、语言习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民歌演唱方面,各地区与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体裁特征、风格特色、演唱方法和技巧。本文就我国民歌的体裁特征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中国民歌 体裁特征 演唱技巧

民间歌曲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体裁特征,人们俗称其为“民歌”。民歌是在各地区不同民族的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继承及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我国民歌的体裁特征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一、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特征

当代的音乐界中,按体裁可将我国的民歌分为号子、山歌与小调三大类。

(一)号子

我国的民歌是由“劳动号子”演变而来的,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统一劳作节奏的目的。劳动者在劳作中经常发出呼号和吆喝声,并逐渐被美化,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音调粗犷而有力,演唱形式常表现为一领众和与领和交替;2.节奏比较固定,号子的节奏与劳作节奏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律动感;3.领唱的唱词具有鼓动性,多为即兴的演唱,和唱者的唱词则具有力量型或是重复领唱的片段唱词。

(二)山歌

山歌是在房屋外面、山野林间和坡头山间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山歌具有曲调高亢、节奏悠长的特点。不同地域的山歌特色各有不同。例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四川地区的“辰歌”、云南地区的“耍山调”等等。山歌的节拍、节奏较为自由,歌词内容不太固定,一般属于即兴的演唱。大家比较熟悉“刘三姐”是广西的民歌,当中的“对歌”具有一定的节奏调式,根据不同的事物临时将其填入演唱调式,属于即兴的现场发挥。另外,山歌的演唱体现出坦率自然、热情奔放的歌曲特点,使人体会到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

(三)小调

在我国的各类民歌当中,小调属于基本摆脱实用功能而独立存在的一种表现性音乐体裁,又称“小曲”。劳作结束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婚丧嫁娶时,用来娱乐消遣或抒怀的歌曲形式,具有明显的提炼、加工成分,即兴词曲较少,形式较为固定,艺术表现形式比较成熟。大多数小调是分节歌的形式,即反复吟唱同一曲调或多段歌词。小调歌词具有多种格式:除七字句外、还有长短句;除常见的二句、四句外,常见的还有三句、五句的非对偶结构句式;丰富多变的衬词,极具格律化。

二、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

演唱民歌时采用的呼吸方式是胸腹联合,它通过全面调动演唱者呼吸器官来实现能动作用,促使胸腹的配合能够相互协调,同时注意控制气息。胸腹联合的呼吸方式有利于增强气息的自我调节能力,演唱者可以自如调节气息的强弱。在采用胸腹联合的呼吸方法时,要根据不同歌曲的演唱要求来调节呼吸的强弱与吐气的方式。胸腹联合进行呼吸时,横膈膜与下肋的两边有特别明显的气息支撑点,这个点能够扩大演唱者的音域,使声带保持良好的弹性。总之,民歌的演唱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呼吸训练,利用胸腹联合的呼吸方式,同时保持住气息的支撑点。

(二)注重正确的咬字吐字

演唱民歌时,必须掌握好咬字与吐字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做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同时,要注意按照“字头”、“字腹”、“字尾”对每个字进行拆分,字头是字的声母,字腹与字尾是韵母部分。要做到发音标准,必须将字头部分演唱清楚,找准声母发音的重点着力部位。声母发音以唇、齿、舌、喉作为着力点,做到字头声母的标准化发音,是保证歌曲咬字清晰的关键所在。另外,歌曲的吐字也要清晰,“吐字”包括字腹与字尾在内的韵母发音。演唱歌曲时,要尽量将口腔打开至最大,发好韵母的音,这样,音节会更加响亮,产生的共鸣效果也更好。

(三)注重表达歌词的情感内容

在民歌的演唱中,必须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内涵,将歌词的情感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演唱者全身心地投入演唱情境,将歌词中隐含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聆听者。在演唱歌曲前,歌者应该把民歌的风格特点、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清楚,全面了解歌词的结构形式与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在声音的刚柔、强弱、高低、快慢等方面做到收放自如,语气语调要配合节奏、调式、旋律的变化,尽量做到“因情而起”、“随情而唱”、 “声情并茂”、“情至而终”。

(四)强化民歌的艺术韵味

我国民歌有自己特殊的演唱技巧,主要表现为“以声拖腔”、“以字行腔”、“以情润腔”。 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荡连音、顿连音、揉连音等连音进行演唱。民歌断腔技巧包括抽气断腔、泣音断腔、口断腔及哈音断腔等。润腔技巧有颤音、滑音、倚音、嗖音及波音等;音色的变化可采用鼻音、提音、虚气音等。演唱者要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的润腔方法,将民歌演绎出独特的韵味,以达到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民歌演唱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艺术,演唱者在演唱民歌时,要注意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及语言特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充分融入歌曲当中,注重对民歌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并演绎出声情并茂的民歌作品,从而将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精髓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洪才.简要探索民族歌曲与民间歌曲的关系[J].速读(上旬),2014,(06).

[2]周磊.中国民族民间歌曲的体裁特征与演唱技巧初探[J].音乐时空,2014,(07).

上一篇:中小学艺术综合教师“校本培训”初探 下一篇:试论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