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屋面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时间:2022-06-30 05:56:54

浅谈建筑工程屋面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摘 要:建筑防水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屋面渗漏是建筑常见的通病。本文经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对其防水施工技术控制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涂膜;防水材料;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用防水材料

1.沥青基防水涂料

沥青基防水涂料主要包括石棉乳化沥青涂料和石灰膏乳化沥青涂料等乳化沥青涂料。乳化沥青涂料是一种冷施工防水涂料,是由石油沥青在乳化剂水溶液作用下,经过乳化机的强烈搅拌分散,沥青被分散成1~6μm的细颗粒,被乳化剂包裹起来形成乳化液,涂刷在板面上。水分蒸发后,沥青颗粒聚成膜,形成均匀、稳定,粘结良好的防水层。

2.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配制成的单组分或多组分的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是双组分化学反应固化型的高弹性防水材料,涂刷在基层表面上,经过常温交联固化,能形成一个橡胶状的整体弹性涂膜,可以阻挡水对基层的渗透而起到防水作用。聚氨酯涂膜具有弹性好延伸能力强,对基层的伸缩或开裂适应强、温度适应性好,耐油、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能好,涂膜无接缝。适用于高层建筑屋面构造复杂的设有刚性保护层的上人屋面,施工方便应用广泛。

3.密封材料

密封材料是填充于建筑物的接缝、门窗框四周及裂缝等处。能起到水密、气密性作用,屋面常用的密封材料主要是改性沥青密封材料和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改性沥青密封材料是以沥青为基料,用适量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加入填充料和其他化学助剂配制而成的密封材料。主要有改性沥青基嵌缝油膏等。改性沥青基嵌缝油膏是以石油沥青为基料,掺以少量废橡胶粉、树脂或油脂类材料以及填充料和助剂制成的膏状体。适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缝嵌填。它具有炎夏不流淌,寒冬不脆裂,粘结力强,延伸性、耐久性、弹塑性好及常温下冷施工等特点。

二、建筑工程涂膜防水屋面施工技术控制

1.基层处理及板缝施工

施工前将屋面基层上的杂质、灰尘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如基层上有微小裂缝可先在裂缝处薄涂一层涂料,再用该涂料配制面成的腻子刮填平整,干燥后再刷薄涂料一层。屋面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板时,板缝的宽度应为20~40mm,板缝若超过40mm时应加构造钢筋,防止灌缝混凝土脱落。板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充分浇水湿润,冲洗干净。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随浇随清除接缝处构件表面的水泥浆。混凝土养护要充分,接触嵌缝材料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C2O。冷嵌法。冷嵌油膏可采用嵌缝挤压枪,枪嘴伸入缝内,使挤压出的油膏紧密挤满全缝,而后用腻子刀进行修整;当采用手工冷嵌时,宜分两次嵌填,第一次用少量油膏批刮缝槽表面,第二次将油膏切成比缝稍宽的细长条,用腻子刀将油膏条用力嵌入缝内,随切随嵌。然后用铁馏子压实嵌密,其接搓宜用斜接;热灌法。加热熬制好的嵌缝材料应随即浇灌,灌缝应由下向上进行,尽量减少接头数量;一般先灌垂直于屋脊的缝,同时在纵横缝交叉处应沿平行屋脊的两侧缝各延伸浇灌不小于150mm,而后再浇灌平行于屋脊的缝。嵌填时,密封材料与缝壁不得有空隙,防止进入空气。嵌缝表面一般都做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用沥育胶结剂粘贴卷材条;用稀释油膏粘贴玻璃布,表面再涂刷稀释油膏;涂刷防水涂料等。保护层无论采用哪种做法,上下材质必须延长使用年限,采用任何一种做法,其宽度都不应小于100mm,保护嵌缝材料。

2.涂膜屋面施工技术控制

涂膜防水层应在基层处理完毕后进行涂刷。首先刷一道冷底子油,冷底子油薄涂使涂料进入基层表面孔隙内,使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抹。一道涂层涂刷完毕待其干燥结膜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涂层施工。涂刷时上下层应交错涂刷,接搓宜在板缝处,每层涂刷厚度应均匀一致。涂膜防水层的厚度:沥青基防水涂膜在Ⅲ级防水屋面单独使用时不应小于8mm,在Ⅳ级防水屋面上或复合使用时不小于4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不应小于3mm,在Ⅲ级防水屋面上复合使用时,不宜小于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不小于2mm,在Ⅲ级防水屋面复合使用时,不宜小于1mm。涂层结膜硬化之前,不得在其上面行走、堆放物品,以免涂膜被破坏。由于各种涂料技术性能不同,每道涂刷厚度应按不同涂料确定,沥青基防水涂膜为4~8mm;高聚物改性沥青涂膜不应小于3mm;合成高分子涂膜不应小于2mm。为防止房屋基层开裂、结构较小沉陷和房屋伸缩变形对涂料防水的影响,在涂刷防水涂料时,可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如玻璃丝布、合成加筋毡等,加筋材料的层数按设计要求设置;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屋脊铺设。搭接宽度、材料长边不得小于50mm,短边不小于70mm,上下两层搭接缝错开不小于幅宽1/3,铺贴方法与卷材防水相似。胎体材料不应拉得过紧,但也不能有皱折和张嘴现象,布边不平时,在每隔1m~1.5m左右剪口。为防止防水涂料老化过快,应在其表面作保护层。在涂最后一道涂料时,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涂料可撒适量的云母粉或铝粉;沥青基防水涂料应撒一层干净的细砂作表面保护层,也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板块保护层。

3.涂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宜为30~50mm;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

1/3幅宽;涂料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三、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挥防水涂料的防水作用,对防水涂料要有可操作时间,操作时间越短的涂料将不利于大面积防水涂料施工且有一定的粘结强度,特别是在潮湿基面即基面饱和但无渗漏水上有一定的粘结强度,防水涂料必须具有一定厚度,才能保证防水功能因为涂膜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地下工程涂料防水层涂膜厚度一般都不小于2mm,如一次涂成,会使涂膜内外收缩和干燥时间不一致而造成开裂;如前层未干就涂后层,则高部位涂料就会下淌并且越淌越薄,低处又会堆积起皱,防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唐锦.倒置式涂膜防水保温屋面旆工浅析[J].科学与财富,2012,(9):275.

[2]崔新军.浅谈屋面涂膜防水及施工技术[J].大陆桥视野,2012,(22):92.

[3]付永敬.涂膜防水屋面材料及施工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7):193.

上一篇:浅谈起重机安全状况的评估 下一篇:病险水库的现状分析及除险加固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