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剑王痴迷东北系曲刃青铜剑

时间:2022-06-30 02:43:48

众所周知,历经2400余年沧桑历史的越王勾践剑,是国宝级名剑。但人们或许不知道的是,虽然天下名剑多出“吴越之金锡”,大连也有其特色的曲刃式青铜短剑。大连民间文保志愿者王德亮,便在家中收藏了40把同式样的青铜短剑,其中一件珍品,更是在千年后还依然寒光刺目。

收藏方向

东北亚独有曲刃式青铜短剑

“寻找那些散落在土地上的古老记忆。”王德亮说,正是心中的这份留住历史瞬间的动力,让他走上文保和收藏之路。

王德亮的书房被改造成一间茶室,他所有的藏品都被妥善保管,经真空塑封后置于锦盒当中。其中他最主要的收藏方向,也是他最自豪的藏品,便是极具地域历史文化的东北亚地区的曲刃青铜短剑。

王德亮小心翼翼地翻出数个锦盒,其中罗列着近40把长短不一,有宽有窄的青铜器物。拿在手中,这些形似匕首的青铜短剑,别有一种历史的厚重。

王德亮接过我们手中这些带有“短茎,弧形曲刃,柱脊的青铜短剑”解释说:“这些都是出自于咱辽宁和吉林等东北地区的一种曲刃式短剑,有的剑柄还呈倒T形。”王德亮进一步介绍说,春秋晚期至战国可说是青铜剑最发达的时期,“咱东北地区这种曲刃式样的剑,有别于中原的形制,但恰恰反映了当地的地域和民族风格。 ”

辗转淘宝

9年搜集收藏40把曲刃短剑

王德亮的藏品虽然已被真空塑封,但无一例外都被铜锈所腐蚀,锈迹斑斑下好像一掰就断。王德亮说,别看这些藏品已经与本来的面目相去甚远,“但从锻造和形制的角度欣赏,仍能看出当年的绝伦工艺。”

王德亮说这些非常有收藏价值的藏品,“每一件都非常难得,是可以研究东北亚,特别是大连古代春秋至战国时期兵器发展难得的标本。”王德亮拿过一件“宽叶大圆弧形曲刃,短锋”的藏品,解释说“许多宝贝都要找寻好久才能遇到,而且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王德亮说,他对东北亚地区特有的曲刃式青铜短剑入迷,还要追溯到9年前,“当年也是希望在大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寻更多的古老记忆,才开始接触它,研究它,收藏它。”王德亮苦笑说,9年过去了,“每年也只能遇到1到2件心仪的藏品,这40件藏品是我在内蒙古和咱东北三省,一山一水间辛苦寻来的。”王德亮拿过一件“细形短茎窄叶长锋曲刃剑”,称其“细形铜剑”,“后来它曾多次易手,被我从外地一家古物市场收来。 ”

得意藏品

千年之后短剑依然寒光刺目

王德亮说,“我这有一把相当锋利的青铜短剑。”

在我们的注视下,王德亮小心翼翼找出一件藏品,剪开真空塑封后,又缓慢展开白绢,拿出了最令其自豪的藏品——一把剑身还透着寒光的青铜短剑。不用拿上手,就能够从剑身、刃口的光滑程度看出其锋利无比。

王德亮小心翼翼把短剑递过,果然,手指轻拂刃口,一阵寒意直透皮肤。王德亮一再提醒我们,这把青铜短剑因为保存条件“非常好”,所以刃口部分锋利依旧,“肯定没有‘天下第一剑’名头那么响,但我也舍不得拿它划纸,但是划破皮肤却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剑怎么能保存得这么好呢?”对于我们的疑问,王德亮解释青铜短剑之所以千年不锈,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工艺。“春秋战时期,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部落连年的战争催生了强大的军工生产,古代的某些锻造技术确实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王德亮说,他手中的这件宝贝,之所以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简直就像新的一样,是因为保存在特定的条件下,“氧化的还不厉害,所以千年之后依然寒光刺目。”并连称“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坚持收藏

希望找出辽东起源有力证据

一件件的藏品,又被王德亮陆续塑封后放回锦盒中。王德亮在他身后的大书架中又找出不少学术专刊,其中记录着这种曲刃式青铜短剑的特征,以及发现过程和部分近期出土的实物图片。

王德亮说,目前有很多研究青铜短剑的学者,“所以现在给青铜短剑的命名很多,有‘东北系青铜短剑’、‘东北曲刃青铜短剑’‘短颈曲刃青铜短剑’‘东北亚系青铜短剑’‘辽宁式铜剑’‘琵琶型短剑’等。”“其实,东北系青铜短剑的起源问题,才是当今很多学者关注的课题。”王德亮说,现在学术界流行三种观点,有“辽西起源说”、“辽东起源说”、“西伯利亚起源说”,而究竟是由辽西向辽东传播,还是由辽东向辽西传播,更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王德亮说,他之所以这些年不遗余力地收藏这种独特式样的青铜短剑,也是想“搜集收藏更多的实物,能够更有利地佐证,这种式样的短剑起源于辽东,也就是咱大连。”

这种式样独特的青铜短剑,自西周至战国时期,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河北北部的东北地区和与东北地区相毗邻的朝鲜半岛的青铜时代文化中,有一种典型的青铜短剑,这种青铜短剑的基本特征是,两侧叶刃呈波浪弧线形曲刃,早期有突出的节尖和内弧的束腰,剑脊呈圆柱状,贯通到剑茎;剑身与剑柄是分体组装……

上一篇:听酒盅在唱歌 下一篇:小小报摊 老人知足又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