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诚信经营探究

时间:2022-06-29 10:50:02

私营企业诚信经营探究

摘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总结了当前国内企业信用恶劣的7种表现:履约率低;逃废债务;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毒米毒酒事件不断;企业虚假披露;上市圈钱行为屡见不鲜;有偿新闻、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和盗窃知识产权。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有着“民无信不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优秀诚信文化熏陶的社会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在不诚信经营?如何才能使企业诚信经营呢?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私营企业 诚信探究

一、私营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私营企业有很多发展亮点,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见利忘义、制假造假、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和劳资关系不协调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私营企业在诚信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

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财务不透明,私营企业往往做三本账,一本给税务局,用虚减利润的方式偷税漏税;一本给银行,以虚增利润的办法取得贷款;再留一本自己用,在计件工资制条件下可以少付员工报酬,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

4.公司治理薄弱,私营企业以家族制居多,企业领导人搞一言堂,订好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不规范。

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履约率仅有60%左右②,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造成私营企业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有外部原因。

1.政策法规的缺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使许多债务企业能够钻法律的空子,乘机逃避债务。同时,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政策、法律、规范和约束不同,使私营企业在市场进入上有很多限制。

2.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它使企业觉得有机可乘,为私营企业制假、贩假提供了温床。信誉好的企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信用差的企业却能凭着价廉畅通无阻。久而久之,许多私营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就向着“低信誉、高收益”的方向发展。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过多披露失信的私营企业,忽略了正面宣传,挫伤了私营企业树立诚信价值观的积极性。另外,私营企业之间也相互影响。一旦一家私营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受骗,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它又会用同样的伎俩去骗别的企业,使坑蒙拐骗形成恶性循环。

4.私营企业自身的原因,是其诚信缺失内在最根本的原因。从企业自身分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发展基础薄弱。私营企业多是白手起家,没有很殷实的家底,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为了维持生存、谋求发展,往往选择投机取巧。

(2)受利益的驱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尚未形成,商品买卖过程中的主动权仍旧掌握在卖方手中,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销货渠道,利益驱动下的制假贩假就不会停止。

(3)管理水平低。私营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很难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情报,果断的分析与决策更是难上加难,惟有靠不正当竞争等失信手段牟取利益。

(4)竞争实力弱。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各个方面,私营企业都无法与其他类型的大企业抗争,在这种状况下,靠假冒伪劣、投机取巧赚钱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它们的首选。

(5)私营企业的自律性较差。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企业领导人的权利不受监督,惟利是图是其本性,为了牟利可以不择手段。

二、如何使企业诚信经营

(一)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的法律前提。

失信惩戒机制是由所有授信单位共同参与的,以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的记录为依据的,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的公开,来降低市场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约束社会各经济主体信用行为的社会机制,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失信惩戒机制是以完备的法律为基础的,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信用管理专业法律,鉴于立法水平的限制和市场对信用法律的急需,可以先建立一部涵盖面较宽泛的法律,随着信用市场的发展和实践检验,再逐步完善和细化。

2、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方式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将企业的失信、守信记录记录下来,并对记录的情况加以评分;其次,对各种类型的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对守信行为进行奖励。对失信企业进行社会道德上的、经济上的、直至法律上的制裁;可以制作失信企业的“黑名单”,并以合法的形式向社会进行传播,使失信企业不能进入主流经济市场,加大失信成本;而对诚实守信的商家,可以建立“红名单”,通过政府政策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与优惠,从而拉大市场对失信和守信的态度反差。使整个社会都具有对失信行为的防范和惩罚机制,它足以让不讲信用者难以谋职,甚至日常生活都会困难重重。

(二)大力宣传和强化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形成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以来,重利轻信观念横行,社会信用观念还很淡薄,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文化。所以,要从的源头上抓起,对社会公民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不讲信用使对自身品质的危害,其社会地位将会随着每一次失信行为而降低。重新树立良好信用意识和观念。这样的市场环境可以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三)建立信用信息网络,形成企业诚信经营的服务系统。

据调查,我国信用信息的80%左右分散在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企业很难获得相关的信用数据和资料,因而无法作出高质量的信用评估,以降低信用风险。所以应有政府牵头,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全国联网数据系统,并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实现各部门、地区和企业的信用数据共享。如中国工商总局自2003年开始推行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平台,实现了总局、省级局、地市级局、县级局、工商所的五级数据联网,基本实现了数据的适时汇总和交换;建成了以经济户口数据为主体的数据中心,以及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数据库和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可以说是有益的尝试。同时应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培育信用服务系统大力发展高素质的信用评级机构、企业信用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信用服务企业,满足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

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是市场微观的主体,企业不是天生自然而然的守信用,关键是要有一套信用管理制度,使当事人信用行为的收益大于不讲信用的收益,讲信用的成本小于不讲信用的成本。

现实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诚信经营,我们不能让信用成为中国稀缺的资源。建立良好的企业诚信水准,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全民工程,需要全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长期共同努力。

上一篇:北方地区山药生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战略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