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舞台,各方协力促改革

时间:2022-06-29 10:47:47

创设舞台,各方协力促改革

【摘要】中小学德育基地是加强学生校外教育、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重要渠道,是适应新课改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实践育人要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德育基地的功能,本文尝试从德育基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两方面入手,探讨德育基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基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途径

Establish satge, the everyone join force Cu reform-shallow explore virtuous teach a base service foundation education a course reform of path

Liu Zi-yuan

【Abstract】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re virtuous to teach a base to be to strengthen a student outside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et up all-directions teach a human body to fasten of importance the outlet be an orientation new the lesson change demand,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mportance battlefield, carry through practice to teach a person request, exaltation student thought morals character of importance path, have other education resources can't act for of function.According to virtuous teach the function of base, this text try from virtuous teach base and the course reform of foundation education both side to commence, study virtuous teach a base service 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of path.

【Key words】Virtuous teach a base;Service;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Reform;Path

中小学德育基地是加强学生校外教育、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重要渠道,是适应新课改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实践育人要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基地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基地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舞台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1.1 德育基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舞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但是,受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开展。久而久之,这项措施就流于形式。德育基地的建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为我们开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它打破了学校场地不足的限制,为德育教学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它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舞台,是学生学习、实践的摇篮。

1.2 德育基地,用它那极具特色的环境氛围来熏陶、感染人。

鸟语花香,清新宜人的环境(风景区),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困难艰苦的环境(劳动实践基地),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健全人的体魄;庄严肃穆的环境(烈士陵园、博物馆)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高尚人的情操;温馨和谐的环境(社区服务基地),软化人的内心、学会感恩。凡此总总,都可以让学生在环境中接受熏陶,使学生的内心得到充盈,有助于课堂内容的内化。德育基地是学校环境的扩大和延伸。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基地环境的育人作用,让其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2. 德育基地建设与课程教学接轨,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改革提供 “教材”

社会是一本大书,它的内容广泛而深邃。那么,如何让社会资源服务课程改革,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基地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接受能力,多层次地开展好活动,与课程教学接轨,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德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形成不同学段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系列,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参与能力。

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更好地与课程接轨、与学科接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以笔者而言,可以在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基地的理念下,以教育科研为导向,针对学生的整体团队精神、生存技能、安全意识,感恩意识、环保意识、劳动意识等方面,积极推进新课堂改革,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开展学生易懂易学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教育的内容,使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一定特色的教学系列开展。

如语文学科,可以选择“风景名胜”、“污水厂”、“寿星大厦”、“社区”、“工厂”为基地,通过参观游览风景名胜,帮助照顾老人,为社区服务,进行社区调查,参观工厂,采访相关人员等活动,来推动必修一到必修五“认识自我”、“感悟自然”、“体验情感”、“关注社会”、“走进经济”五个单元活动的开展。让课程不再局限于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让课程变得丰富多彩,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此外,基地还要不断创新地丰富实践教育和训练项目以丰富学习内容。例如:可以开设“生存技能课”、“陶艺课”、“劳动实践课”、“军体训练”、“团队拓展”、“厨艺比试”、“禁毒教育”、“生态环保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课程,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良好条件和平台。

总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基地提供的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用活动促进教学。

3. 创建体验型德育基地,转变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种由接受学习到主动参与、动手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创建体验型德育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体验型德育基地是指:利用社会环境资源,结合基地的性质特点将德育的开展鲜活化、系列化、规范化,让学生远离空洞呆板的说教与训斥,远离被动的接受检查与控制的系列体验活动和实践行为。在活动体验模式中,更强调受教育者亲身体验参与并获得切身体验。心理学家证明,学生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各种活动来形成,即使对人类社会历史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的接受,也需要以个体通过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体会为基础,并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到个体心理结构中。

以德育基地为体验教育平台,通过引导青少年在丰富多采的社会角色扮演活动中实践、操作、体会、感悟,伴随着青少年自身内化为知、情、意、信、行的全过程,让青少年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师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同时,体验型德育基地,强调实践,帮助青少年学习换位思考,注重情感培养,注重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再是老师、家长“逼”着学,实现由接受学习到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4. 德育基地参与德育评价,健全教育评价机制

在校外创建德育基地,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校外教育活动,能有效促进校内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双方面合力,使学校教育取得更良好的效果。但是,一直以来,在学习评价方面,都只注重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只用高考分数这样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虽然绝对公平了,但不够全面科学。一种选拔机制决定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多样标准出多样人才。所以,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挂钩是有必要的。但是,多方参与的综合素质评价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而让德育基地参与德育评价可以实行三方(德育基地、学校、高校录取)制约的体系。通过录取公开,落实问责制,可以健全教育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评价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德育基地的参与,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另一方面的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5. 德育基地的地方特色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且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基地的创建,有利于打破德育工作“百县一面,千校一调”的呆板划一状态,促进各地各校在我国学校德育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从实际出发,开创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德育新局面。

当然就教育改革而言,结合本地资源教学,可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为容易吸收、接受。

结合本地的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基地,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让本地资源为课程改革、为课程教学服务,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进而为投入家乡的建设而奋斗。

只要我们利用好德育基地这片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效能,结合生活,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学习。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迈出稳健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化[S].北京,国发[2001]21号

[2] 王蕙.在实践中实现德育生活化[J].校长参考,2006(1)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教案 下一篇:谈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