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激趣,巩固识字教学

时间:2022-06-29 10:07:39

以游戏激趣,巩固识字教学

摘 要:培智班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把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巩固识字教学。

关键词:游戏;识字;激趣

几年的从教实践,使笔者深深地认识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培智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识字对识记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兴趣本来就不浓厚的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是单调、枯燥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识记。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呢?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笔者尝试着把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事实证明,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识字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游戏及做法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尝试性地贯穿实施了以下几种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中识字。

游戏1:我来当老师

目的:激发兴趣,练习生字的读音,巩固识字。

做法:在向学生教了字的读音后,让学生自愿报名上台领读生字。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踊跃地举手示意“要当老师”。

上台领读,锻炼了学生独立上台表演的胆量和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消除了自卑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要想表现自己,上台不出丑,就需要首先掌握生字的读音,这便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会下决心尽快掌握生字的读音。

游戏2:找朋友

目的:激发兴趣,巩固汉语拼音,巩固识字。

教具准备:生字的音节卡片、生字卡片(不带拼音)

做法:教师先把音节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然后教师再一张一张地出示生字卡片,学生看着生字卡片立刻从自己手上的音节卡片中找出与生字卡片相应的音节卡片,并拼读音节、读生字。要求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其思维敏捷性,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识字。

游戏3:送鸡毛信

目的:通过分析结构,巩固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的结构卡片。如把生字“话”拆开,做成部首卡片。

做法:学生扮成“小八路”站成一横行,教师把“鸡毛信”(部首卡片)发给“小八路”,将其余卡片出示在黑板上,教师当指挥员。指挥员发令,游戏开始,要求学生将“鸡毛信”送到黑板上合适的位置,使两张卡片上的部分组成一个字,并读出字音,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这样通过分解生字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识字。

二、以游戏激趣、巩固识字效果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实效性原则

识字教学设计、实施游戏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效率。背离了这一原则,为游戏而游戏,便失去了游戏的意义。此外还要注意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和实施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实效性。

2.适时、适度性原则

贯穿在识字教学中的游戏不能随意滥用,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段,实施适当、适量的游戏,才能充分发挥其实效性,否则将适得其反。

3.可操作性原则

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可行性,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场所和教学内容。三因素俱全,游戏在识字教学中才具有可操作性。

4.差异性原则

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和知识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为了施行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

教无定法。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只用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应多种教法综合、灵活地运用。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不能变,就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还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这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弥补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缺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也跟着提高了,对巩固识字教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上一篇:妖怪!哪里跑? 下一篇:浅析初中化学习题课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