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的培养

时间:2022-06-29 06:40:32

浅谈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的培养

长久以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似乎已成为贴在运动员身上的标签,带贬义的八个字尴尬的体现出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培养体制的沉疴。那么悲哀境遇与多少曾登体育巅峰的健儿握手?体育是青春事业,有多少运动员,他们把欢乐的童年和充满活力的青春都献给了训练场和赛场,失去了青春,离别了赛场,他们会遇到什么?过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体育必须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归宿,离开了基础文化教育的支持,体育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或者形而不远,更多的误入歧途。

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这一时期的运动员正处在性格开始成型还未定型的过渡时期,可塑性很大。在心理上,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兴趣、能力和性格,都处在发展和形成的旺盛期。他们往往一方面更加迫切要求认识周围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开始饶有兴趣的研究自己,试着为人处事。从生理上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制发育完全,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稳定,基本上具备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的独立性表现突出,自制力很差;自尊心很强,反叛心里很浓,爱逞强,好冒险;探求能力强,分析能力弱;好胜心强,坚持力差。

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特点:

文化课学习基础差,并且缺乏重视。这是体育运动本身带来的后遗症,由于我国目前的训练模式是以缩短学生学习时间为代价,来节省时间从事训练;又由于运动员的大量外出比赛,致使文化课衔接不上,形成文化课上的“空白区”。运动员运动强度大,训练时间长,加上训练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他们的身体负荷过重,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困倦现象十分严重。这样的日积月累,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延误学习。多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训练目的十分专一,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以进行大负荷训练作为训练方法,只关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成绩,缺乏全面的培养教育。致使运动员摆不正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对文化课学习漫不经心。

作为教师,我常常泯心自问: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学?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呢?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除去文化课学习上的不足,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浑身散发出的仍是青春的色彩,可爱,仗义,豪爽等等,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学生的特点,但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他们的身上一样充满光彩。所以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肯定,不要让赞美姗姗来迟。

2、针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尽最大能力使他们的知识系统化,可采取灵活特殊的学制与教学安排,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训并进,强化运动员对文化课的学习。

3、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一本优秀的书籍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能增强学生的抗菌免疫力。运动员从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4、培养运动员丰富的爱好,生动活泼的健康性格,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宽容大度的做人原则。

鉴于这几点,教师教练应注意身教重于言教,更新自己,势在必行;再者,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教育,善于沟通,给他们正确的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我们的运动员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在明日的社会舞台上,扮演成功的角色,点缀世界,丰富社会。

上一篇:浅谈少年武术训练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关于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