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构筑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伞”

时间:2022-06-29 05:30:17

全民参与,构筑药物性肝损伤“保护伞”

近日,中国首个药物性肝损伤(DILI)专业网络平台“HepaTox”()正式运行,这是继2012年美国“LiverTox”网站运行后,全球第二个专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网络平台。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站“HepaTox”,有哪些内容、该怎么用,专业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分别能从该平台获取哪些知识和服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该网站的创办者、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副组长、仁济医院消化科茅益民教授。

大众医学:在我国,人们普遍对乙肝等病毒性肝病比较关注,对药物性肝损伤了解不多,我国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多吗,严重吗?

茅益民: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为重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表明,在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至少有10%的患者因药物引起,而在因黄疸住院的患者中,也至少有5%是由药物引起的。在美国的肝移植中心,药物性肝损伤已超过其他肝病成为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约占50%以上。近年来,我国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严重肝脏损伤或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例也日渐增多。

大众医学:您创办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站的初衷是什么?

茅益民:近年来,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日益增多,而患者、公众和非肝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对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了解甚少,希望这一网络平台的建立,能让公众和专业医护人员更了解药物性肝损伤,从而尽可能避免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

美国的“LiverTox”自2012年正式运行以来,目前已达到每月18万人次的登录量,每月点击量达到240万次,说明药物性肝损伤正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因此,“HepaTox”的构建对推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预测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药监部门监测上市药物的肝脏毒性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大众医学: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络平台是给专业医生用的吗?

茅益民:“HepaTox”平台是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为一体的专业平台,包括最新资讯、医学知识、药物信息、专业术语、行业资源和在线应用6大版块,既适合肝病专业医护人员使用,也适合非肝病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普通公众使用。只要登录该平台,大家就可以了解药物性肝损伤的最新资讯、基本医学知识、药物信息等信息。

大众医学:作为普通公众,可以从这个网站获得哪些帮助?

茅益民:首先,大家可以在网站的“最新资讯”版块中,实时了解药物性肝损伤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药监部门的药物引发肝损伤警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大家可以在“药物信息”版块中,了解到400余种目前为止报道的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西药、中草药和保健品信息,尽量避免或慎用相关药物和保健品。第三,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可以使用“在线应用”版块中的“诊断量表”模块,自测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伤可能;还可以使用“病例上报”应用模块,自行上报可疑药物性肝损伤案例,并通过 “在线预约”就诊工具,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网站工作人员在接收到患者上报的信息以后,会尽快通过电话与患者取得联系,并根据患者的所在区域,推荐最合适的肝病专家,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同时,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的药物性肝损伤信息也将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对相应可疑药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避免更多患者受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困扰。

大众医学:哪些药物易引起肝损伤?

茅益民:目前,“HepaTox”已收集了400余种曾被报道过的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西药、中草药和保健品信息。大家可以在网站的“药物信息”模块中,通过“中文、英文或分类”搜索,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存在肝损伤可能。

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有些是因为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用药剂量越大,发生肝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如大多数感冒药的常用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有些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对肝脏并无毒性,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发生肝损伤,仅极少数患者可能因对某种药物代谢的明显异常或对药物的某种成分过敏而发生肝损伤。

一般地说,非甾体消炎药、抗生素等是欧美国家引起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此外,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精神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抗真菌类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包括口服避孕药)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肝损伤频率较高的药物。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加强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肝损伤的信号。

大众医学: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应该比西药安全一些,是这样吗?

茅益民:在广大群众中,这种想法很普遍,但却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中草药所致的肝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报道,中药所致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数的21.0%~51.4%。临床上,因服用中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在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中,经仔细询问病史,我们发现不少患者都曾有服用中药的病史。服用中药后出现的肝损伤,有的仅表现为轻微的转氨酶升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中药为天然药物,没有不良反应。

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体对其的代谢过程也非常复杂,不同成分中药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是非常清楚,且近年来中药材污染的问题亦不容忽视,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肝损伤的常用中药包括: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苍术、天花粉、桑寄生、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蓖麻子、罂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防己、土荆芥、朱砂、斑蝥、穿山甲、乌头等。已知的可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 (丸)、白癜风胶囊、麻杏石甘汤、大黄牡丹皮汤、湿毒清、血毒丸、追风透骨丸、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骨仙片、牛黄解毒片、天麻丸等。此外,一些外用中药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如鱼胆、鱼藤、雄黄、生棉籽油等。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除中药外,为达到养生保健目的而不加选择地盲目服用各种保健品,也是引起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大众医学:目前,“Hepatox”已初步构建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茅益民:构建“HepaTox”仅是传播和普及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知识、开展相应临床和转化研究的第一步,需要政府、医疗专业人士、医药研发企业和公众的共同重视、关注、参与和支持。如何使网站有效运行,让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如何将此平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预测药物性肝损伤并改善其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如何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警戒中发挥其真正的应用价值等,都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大众医学:作为普通大众,应当如何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茅益民:下列方法有助于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首先,治疗原发疾病时,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其次,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认所用的治疗药物与说明书中针对原发病的适应证一致,并了解药物的治疗剂量、疗程、是否有引起肝损伤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信息;第三,在用药前,需确认药物在有效期内;第四,按说明书中的要求贮藏药物;第五,确认对即将服用的药物,以前没有过敏史;第六,服药剂量及服用方法与说明书一致,避免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第七,除非必须,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第八,与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使用已报道的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若必须服用已报道的有肝毒性的治疗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信号或异常,需及时与治疗原发病的医生沟通,以决策是否需要变更治疗方案;第九,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黄疸等,需及时与医生沟通;第十,一旦出现肝损伤,应同时去专业的肝病科医生处就诊,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茅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副组长、脂肪肝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篇:警惕!胰腺癌 下一篇:“带瘤”,也可以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