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探讨

时间:2022-06-29 08:37:39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探讨

一 、板书设计的意义

所谓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所使用的书面语言。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它是科学,是指它要求用语规范、表达准确、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能正确体现与反映教材,真实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优美的文字、生动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靠语言、手势、表情以及信息化的手段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板书来辅助。尤其是教材内容的呈现、编者意图的体现、教者思路的展现等,更需要完美、合理、科学的板书来承载。所以,板书设计与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对教学板书的不懈实践,将有利于熏陶感染和教育培养学生,促使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形成。所以,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

1.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客观呈现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它承载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我们知道,一个人学习的效率,决定于其各种感官的接受程度。科学证明,学习效果最好的感官是视觉,然后是听觉、嗅觉、触觉等。所以,教学应该采用有声语言(听觉)和无声语言(视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直观板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板书常配以图形、符号等使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减小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形可依”,利于记忆再现和巩固复习。

2.板书是教学过程的全面体现

课堂板书是“微型教案”,是教师深度挖掘教材、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实用的教学板书,包含着教材内容,体现着教学意图,承载着教学任务,演绎着教学过程,预示着教学效果。高效的教学板书,内容呈现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实施过程清晰,目标完成顺利。

3.板书是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的书面语言,它通过视觉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一幅条理性、概括性很强的板书,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都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而且为提高学生的理解、审美、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一幅优秀的教学板书,不仅承载着教学过程本身,而且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为构建高效课堂做了积极的物质准备。

二、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它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又要遵循教学规律,既要注意教材特点,更要体现教学意图,既要注重学生实际,又要注重有的放矢。切忌无病,画蛇添足。如《詹天佑》(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一文的板书,教师抓住教材特点和单元训练主题进行设计,既使文章条理分明、框架清晰,又使詹天佑的爱国品质和杰出才能跃然纸上。

2.针对性原则

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是设计板书的主要依据。因此,板书设计与运用要因文因人而异。如《一夜的工作》(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一文,教师针对该文人物棱角分明、写人技巧突出的特点,抓住文章中心“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依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来设计板书,条理清晰,主旨分明,针对性强,既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利于学生体味人物的高贵品质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启发性原则

好的板书不但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归类、内容串联,而且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延伸、能力升华。优秀的教学板书不仅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而且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它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板书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以便于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联想、理解和记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延伸,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掌握方法、提高效率的目的。

4.概括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高度浓缩。设计运用时要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快捷提取信息,运用简洁、易记的词句与符号概括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学习之中。

5.条理性原则

教材的条理性和教学的条理性决定着板书具有更强的条理性。课堂板书,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论是讲解,还是复习,都要有条不紊,有据可循。著名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板书,教师采用展现故事内容与突出结构特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使文章的条理分明,也使得内容与结构一目了然。

6.灵活性原则

课堂教学因素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教学的板书也应该应势而异,各有特色,设计与运用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可机械照搬,切忌千文一面。在实际运用中应做到布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实用高效,努力让自己使用的板书有创新之处,渗透着自己的教学个性与风格。

三、板书设计的方法

1.归纳层次法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语文教学长期的目标与任务。对于层次分明、结构特征突出的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特征,探讨段、层之间的关系,达到理解教材结构、学习写作方法的目的。如《草原》(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一文的板书设计,教师抓住文章的中心―“美”,从“初入景美”“深入人更美”来设计教学板书,条理分明,结构清晰,中心突出,文章主旨跃然纸上。

2.提纲挈领法

精巧的板书设计是一篇“微型教案”。提纲挈领式板书的特点是突出文章的写作结构顺序,以提纲的形式展示文章结构和教学顺序。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材层次分明的段落关系进行板书,突出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语言简洁、洗练。如《灯光》(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一文的板书,凸显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层次结构。

3.体现顺序法

文章的写作顺序,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而课堂教学顺序的合理设计,则是板书的任务之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二者的结合点,将其巧妙融合,努力使教学内容呈现清晰,教学过程条理分明。如《凡卡》(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一文,结构繁杂,篇幅较长,从写实到回忆,从过去到现在,虽思绪飘摇,但过渡自然,教师设计的教学板书便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4.突出情节法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可以使得教材重、难点的学习坡度减小许多,同时,内含情景的教学板书也给课堂留有一定的“空白”,易于学生思考,更容易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田忌赛马》(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一课的板书,教师将两次赛马的情景再现为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完成板书剩余部分的填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大有水到渠成之感。

5.指导自学法

教材中均编入了一定量的适于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和巩固提高呢?如何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呢?指导自学式板书便可发挥它的长处。如《林海》一文的教学板书,教师针对教材的知识和结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板书表格,事半功倍。

6.形象归纳法

《跳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一文的教学,有经验的教师会从情景导入,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形成情节表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补充学生未能发现的地方,再以问题引路,深入理解。问题的出示与解决,逐步形成板书框架,随着板书的逐渐完善,使学生在已有的感知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作的方法。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板书设计与运用的理论来源于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而精炼于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贵在运用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与运用,是教育者追求的教学艺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的有力手段之一。

上一篇:以生物课堂为载体转化后进生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